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6h】

小学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目的

三、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章 “读写结合教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读写结合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语文教育的理论依据

二、心理学理论依据

第三章 我国当代语文教育中读写结合的经验与不足

第一节 我国当代语文教育中读写结合的经验

一、“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研究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研

三、“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研究

四、“大语文”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二节 我国当代语文教育中读写结合的不足

一、“读写结合”环境的缺失

二、“读写结合”认识的偏差

三、“读写结合”比例的失调

第三节 读写结合教学不足导致的问题举隅

一、“读写结合”关系失衡

二、“读写结合”浮于形式

三、“读写结合”成效低下

第三章 新课改以来读写结合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新版课标对读写结合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作文教学的现状

第三节 以人教版小学高段为例谈读写结合的现状

一、人教版小学高段教材读写结合的特点

二、人教版教材中读写结合存在问题

三、人教版小学高段读写结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人教版小学高段“读写结合”内容与形式的探究

第一节 内容:从文本内容回到言语表现

一、对文本言语表现的关注

二、对文本细节特点的把握

第二节 形式:从机械模仿转向生成性练习

一、坐标三维,拓宽思路

二、文法寻踪,建构框架

三、评改兼修,雕琢词句

第五章 小学高段读写结合的评价指导

第一节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一、自评先行

二、生生互评

三、师生交流

四、亲友点评

第二节 评价内容的多维性

一、评价学生写作的准备过程

二、评价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三、评价学生个体进步,弱化优差对比

第三节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一、批语式评价

二、编辑式评价

三、档案袋评价

四、展示式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读写结合是根植于中国传统语文教学领域的菁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家都明确了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作用,并肯定了读写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综合各种理论观点都说明: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割裂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的升华。
   读写结合的观念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得到了小学语文界的广泛认同。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仍然呈现出脱离的状态。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时,没有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和学习写作方法的意识,使得阅读与写作不能融合交汇;另一方面,语文教师普遍所持的某些共识或写作教学的“习见”,影响了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关注。大部分教师认为写作是难以教会的,它更多地依赖个人的天赋、情感、阅历及一定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的写作教学呈现出一种放养式教学,重视学生自我的“养”,从而导致教师“导”的缺位。
   本文在查阅大量的“读写结合”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肯定当代语文教育中读写结合的优秀经验,剖析当前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方式的不足及存在问题。通过对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特点以及读写结合练习形式的分析,阐述人教版教材下的“读写结合”现状,从而厘清本论文深入研究的方向。并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对小学高段“读写结合”内容与形式的探究进行论述,依据一些典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梳理、归纳并提炼读写结合的新策略,即从文本内容回到言语表现,从机械模仿转向生成性练习,从理性角度深入分析读写结合的方法、途径。最后,本文还对小学高段读写结合的评价指导进行论述,通过合理调用评价手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读写结合策略的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拓展写的空间,构建适合读写结合的课堂环境,从而促进读和写自然迁移,使读对写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以及写对读的深化和促进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