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的比较研究
【6h】

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综述

1.1.1国内混龄教育的相关研究

1.1.2国内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

1.1.3国外混龄教育的相关研究

1.1.4国外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

1.2研究问题

1.2.1问题来源

1.2.2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观察法

2.2.2访谈法

2.2.3同伴提名法

2.3研究假设

2.4研究思路

3. 研究结果

3.1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的量化分析

3.1.1交往总次数、总时间的比较

3.1.2不同游戏情境中交往总时间、总次数的比较

3.1.3交往对象的比较

3.1.4交往主动性的比较

3.1.5交往方式的比较

3.1.6交往性质的比较

3.1.7交往控制性的比较

3.2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的质性分析

3.2.1同伴群体结构的比较

3.2.2同伴间角色定位的比较

3.2.3同伴交往策略的比较

3.2.4问题解决方式的比较

3.2.5同伴交往互动过程的比较

4. 讨论与分析

4.1混龄班和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共性

4.1.1两组幼儿在同伴交往上的共性

4.1.2共性产生的原因

4.2混龄班和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差异

4.2.1两组幼儿在同伴交往上的差异

4.2.2差异产生的原因

5. 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5.2相关建议

5.2.1挖掘幼儿园潜在交往资源

5.2.2提供多样的家庭交往环境

6.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主要以同龄编班的形式存在,混龄编班的模式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起混龄班,最先想到的就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在以往混龄教育及同伴交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杭州市某幼儿园的3个混龄班和3个同龄班中179名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自由游戏情境中对每个幼儿拍摄录像10分钟;此外访谈了这6个班级的12名教师及部分小朋友,且综合现场观察记录案例及幼儿的同伴提名,对收集到的数据从定量、定性两个维度进行比较,探索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运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从幼儿的交往时间、次数、主动性等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解读了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交往特点差异,结果发现: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首先,在共性上,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交往时间延长、次数变多,交往对象增多,且更加积极主动;两种班级中都是女孩的交往能力优于男孩,并且支配性更强。这主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社会交往经验及性别角色认同等因素相关。其次,在差异上,混龄班幼儿的交往策略运用能力超过同龄班,同时混龄班幼儿交往次数、时间都多于同龄班幼儿,在交往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两种班级中的群体结构有差异,在角色定位上混龄班中“年龄”是角色定位的主要因素,在同龄班中则是在“能力”基础上进行公平竞争。这主要与幼儿园的班级组织形式、教师管理方式及幼儿个体差异有关。最后,本研究从完善幼儿园交往环境和创设丰富的家庭交往环境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意在能使两种模式优势互补,让教师和家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教育与指导,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