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自发脑活动研究
【6h】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自发脑活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功能磁共振简介

1.1.1 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IU)原理

1.1.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1.1.3 静患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分析方法

1.2 自发脑活动的频率特性

1.3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2 研究一: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在特定频段内存在脑自发活动的局部一致性交化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

2.3 材料和方法

2.3.1 被试

2.3.2 数据果集

2.3.3 数据预处理

2.3.4 局部一致性

2.3.5 统计分析

2.3.6 临床表量和局部一致性相关分析

2.3.7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2.4 结果

2.4.1 临床以及人口学信患

2.4.2 局部一致性差异

2.4.3 ROC分析

2.5 讨论

2.6 研究局限性

2.7 结论

3 研究二: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存在异常的尾状核一皮层脑功能连接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材料和方法

3.3.1 被试

3.3.2 数据采集

3.3.3 数据预处理

3.3.4 低频振幅分析

3.3.5 低频振幅统计

3.3.6 临床表量和低频振幅相关分析

3.3.7 功能连接分析

3.3.8 功能连接统计分析

3.3.9 临床变量和功能连接相关分析

3.4 结果

3.4.1 临床以及人口学数据

3.4.2 低频振幅结果

3.4.3 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3.5 讨论

3.6 研究局限性

3.7 结论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由突然的运动所诱发的不自主运动,因其具有复杂的临床表征,所以这种疾病的病理机制目前依然不清楚。尽管之前研究也调查了这种疾病的两种疾病亚型肌张力障碍(PKD-D)和舞蹈样病症(PKD-C),但是它们都没有揭示这两种疾病亚型之间存在的神经影像特征的区别。在本文中,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两类研究方法:功能分化和功能整合,来探测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从而可以为临床诊断做出一些贡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一:在本研究中,利用局部一致性方法来研究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两种疾病亚型之间是否存在神经元特征的差异。对22例PKD-D病人,10例PKD-C病人,以及32例正常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来反映每组人的局部自发脑活动特征,并且通过操作者特征曲线客观的评价局部一致性(ReHo)这一影像指标是否可以很好的将这两种疾病亚型区分开来。结果发现:在特定频段下,两组病人的ReHo值在皮层基底核回路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两组病人在特定频段下,在右侧楔前叶,右侧壳核以及右侧角回表现有异常的自发脑活动以及ReHo这一指标在特定频段下可以很好地将PKD区分为PKD-D和PKD-C这两种疾病亚型。PKD这种疾病可能依赖于某个具体的频段,在某种程度上给该种疾病的病理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二:在这一研究中,把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结合起来调查PKD-D和PKD-C两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亚型之间的神经元特征的区别。采用同研究一相同被试及数据。从低频振幅的结果来看,PKD-D和PKD-C两种疾病亚型在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楔前叶、左侧尾状核以及右侧小脑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利用左侧尾状核为种子点做全脑的功能连接。结果发现,在左侧枕中回、左侧角回以及左侧颞上回三组人之间存在功能连接的显著性差异,并且在左侧枕中回,PKD-D和PKD-C两种亚型之间也存在差异。从而表明,这两种疾病亚型确实在神经元特征上有所区别以及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病人在异常的低频振幅脑区也存在功能连接的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