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理市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增长研究
【6h】

大理市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增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 数据来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章 大理市生态安全格局

第一节 单因子生态安全格局

第二节 大理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第五章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

第一节 中心城区范围划定

第二节 刚性增长边界

第三节 弹性增长边界划定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在城市增长过程中呈现出无序蔓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城市扩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能够有效的遏制城市的无限蔓延,对于协调城市发展的空间矛盾,以及地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不仅是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城市增长空间的引导和限制。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不仅是对城市增长的空间布局,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在保障生态安全前提下的城市有序发展。有关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很多,但是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选取合理的指标,划定既能保障生态安全且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增长边界,依然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选取大理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大理市本身作为典型的山地城镇,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和敏感,将大理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增长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对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安全格局现状研究的整理和梳理,相关概念的总结和辨别,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学习的基础上,首先选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资源安全、历史文化保护等因子进行单因子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在单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运用 GIS 叠加功能将单一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等权叠加,构建大理市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接着,在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划定城市的增长边界,包括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刚性增长边界的划定主要基于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的识别的基础上,依据各项法规和规划,并且叠加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低安全水平格局,最终划定了刚性边界。在刚性边界划定的基础上,基于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构建城市增长的阻力体系,依据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了弹性增长边界,并对城市弹性增长边界进行分级,最终确定了城市增长的开发时序。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首先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灾害、水资源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因子,构建了大理市单一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接着在单因子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构建了大理市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利用 GIS 的重分类功能将大理市分为低安全水平、中安全水平、高安全水平和其他区域。在大理市综合生态安全水平构建的基础上,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包括弹性边界和刚性边界。刚性增长边界考虑了各项规划中不适宜建设区域,同时叠加综合生态安全水平中的低安全水平为刚性增长边界。在刚性边界划定的基础上,构建影响城市增长的阻力因子体系,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了城市增长的弹性边界。 (2)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要充分考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上,各个单因子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指标的选择既要具有代表性又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其次,城市增长的模拟,既要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就要考虑城市增长的动力因素。只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并最终将结果落实在空间上,进行空间分析。 (3)城市增长模拟时采用动力因素(经济因素)与生态因素相结合的分析视角,有利于解决城市增长过程中城市无序蔓延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无序蔓延,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威胁区域生态平衡,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增长模拟时能够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和生态因素,有利于解决城市增长和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董世杰;

  •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
  • 学科 土地资源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洪;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理市; 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