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7~2011年我院烧伤患者创面菌种分布临床意义
【6h】

2007~2011年我院烧伤患者创面菌种分布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重度烧伤休克失代偿期补液治疗与降低创面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烧伤病房,从2007~2011年期间创面病原菌培养及菌种分布和流行趋势的分析,为今后在烧伤感染临床治疗中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烧伤病房行创面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2007年1月~2009年1月为第一组,2009年2月~2011年1月为第二组。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其病原菌菌种分布及流行趋势做出比较分析。
   结果:1)2007年1月~2009年1月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菌株位于第一位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MRSA)占23.5%,第二是鲍曼氏不动杆菌占26.4%,第三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0.6%。2009年2月~2011年1月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株位于第一位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占23.2%,第二位是阴沟肠杆菌占16.1%,第三是铜绿假单胞球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0.7%。真菌3株占总菌株数的5.4%。二组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检出最多菌种;2)两组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结果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革兰氏阴性菌在2009年2月~2011年1月期间的创面感染较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有所上升。两组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结果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革兰氏阳性菌在2009年2月~2011年1月期间的创面感染较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有所下降;3)两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007年~2011年期间的创面感染有显著上升。
   结论:1)2007年~2011年期间病原菌从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优势菌种到目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优势菌种;2)MRSA的创面检出率升高,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可继续作为烧伤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