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
【6h】

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1 糖尿病概述

2 T2DM与易感基因TCF7L2

3 糖尿病的古代文献整理

第二部分 新疆维、汉两民族T2DM中医证候调查及代谢特征比较的临床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维、汉族两民族2型糖尿病人群的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2型糖尿病中医辩证研究概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基本证候、代谢特征比较及 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
  第一部分,文献与理论。将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做系统回顾,寻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热点,同时明晰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主要症状的客观认识,基于这些主要症状特点对中医古典文献相关病证进行系统整理,试以仲景学说的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找到适宜糖尿病的辨证体系确定其基本证候。
  第二部分,临床调查与实验。对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以临床验证糖尿病基本证候理论的科学性;同时采集患者的病史、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体测量学及生化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以对比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点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临床依据。
  第三部分,通过对新疆维、汉两民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 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探求新疆维汉两民族的糖尿病易感基因。通过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 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探索中医证候的基因组学本质。
  方法:(1)采用系统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结合传统中医逻辑推理与类比方法,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为研究对象,①填写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建议编订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医证候调查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调查。②记录患者的病史,饮食嗜好、吸烟、饮酒、运动等饮食生活习惯,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等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生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血脂谱中血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③所有数据由EPIdata软件输入,以SPSS版本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代谢特点比较,及不同证型间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的比较。(3)采用了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健康对照组307例,其中维吾尔族99人,汉族208人。利用 imLDRTM多重 SNP分型技术对 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和rs23136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各种遗传模型分析评估这些SNP与2型糖尿病病的关联性,同时记录患者的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关联分析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 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
  结果:(1)中医历代文献系统整理发现,汉以前的文献,《内经》《伤寒杂病论》均强调禀赋体质因素为内因,是消渴发病的基本条件,由外感、饮食、房劳等诱发。病机上,《内经》强调阴虚燥热,治则益以寒药;以药测证,《本经》认识本病病机为虚(阴虚或阳虚),病理因素以热为主,还有水停与瘀血,《名医别录》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热与水停,亦有气逆;《伤寒杂病论》则在认可热病伤阴发病的同时,强调肾阳虚,气不布津为主要病机,疾病过程中可出现①阴虚②燥热③肾阳虚④水饮的病理因素,并强调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四个主要病理因素并存。从唐宋时期,清热养阴生津之法已成为主流,金元时期,中医学经历了繁荣和发展,在刘河间的影响下,本病阴虚燥热病机得到公认。明清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强调辨证论治。明确消渴病机主线为燥热津伤,肾阳不化亦不少见。因为时代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疾病谱的不同,历代医家形成了个人的理论思想。孙思邈、刘河间、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等人重视燥热阴虚证,将三消辨证不断发展完善,程国彭总结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另一方面,陈延之、陈无择、李梴等医家更重视阳虚水证,常用肾气丸、参苓白术散。(2)本此调查,维汉两民族 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是疲倦乏力(98.3%)、唇咽干燥(93.3%)口渴(83.3%)、肢体麻木(80.5%)、短气懒言(71.4%)、尿频(70.3%)及视物模糊(70.2)、多饮(68.3%)、面色萎黄(68.1%)、眩晕(66.6%)。(3)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①饮食生活习惯方面,维汉两民族在饮酒、锻炼、饮食嗜好方面有明显差别,并有统计学意义;②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43.49%)低于维吾尔族(52.08%),汉族糖尿病肾病发生率(15.07%)低于维吾尔族(28.13%),汉族糖尿病酮症发生率(5.14%)高于维吾尔族(2.08%);③合并症比较,维汉之间脑梗塞或出血、血脂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14.04%)高于维吾尔族(6.25%),汉族血脂异常发生率(49.66%)低于维吾尔族(59.38%);④病史及人体测量学比较,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汉族(P<0.05);⑤代谢指标比较,维汉之间有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尿酸高于维吾尔族,汉族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于维吾尔族;⑥不同民族间 C肽、糖耐量没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4)本次研究中T2DM患者脾虚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不同证型间患者的性别、族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①主要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饮食生活习惯比较,无明显差异③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生化代谢指标比较,尿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尿酸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其余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⑤不同证型的糖耐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29,P=0.876)。⑥不同证型的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64,P=0.852)。⑦不同时间 C肽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826, P=0.124)。(5)汉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汉族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舒张压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6)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维吾尔族不同证型之间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体重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7)新疆维汉两民族与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中发现,①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有显著差异,TCF7L2基因rs290487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危险因素,rs864745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rs231362的突变AA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②在新疆汉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无显著差异。③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均有显著差异。④表型关联研究发现,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⑤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运用系统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以仲景学说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开展了横断面新疆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为2型糖尿病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资料证实了脾虚痰湿证是现代2型糖尿病的主要(基本)证型之一;3)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选择多个人体测量学及生化指标,及 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的生物学基因组学基础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积极探索。
  结论:(1)阳虚水停证与燥热阴虚证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本次研究中新疆维汉两民族T2DM患者中脾虚痰湿证为主要证候,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且性别、族别、年龄间比较无差异。脾虚痰湿证与阳虚水停证本质相同。(3)维汉两民族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依次是疲倦乏力、唇咽干燥、口渴、肢体麻木、短气懒言、尿频及视物模糊、多饮、面色萎黄、眩晕。(4)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征不同,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汉族。而尿酸指标低于汉族。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5)两民族间饮食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合并症均有差异。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而糖尿病酮症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合并症比较,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6)不同证型的比较,尿酸以气阴两虚证最高;汉族患者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以气阴两虚证最高;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体重有差别,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提示尿酸、舒张压、体重可能是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指标。(7)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与汉族发病无关。(8)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特征有关:TCF7L2基因 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9)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有关: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 TCF7L2基因 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