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脓毒症休克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6h】

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脓毒症休克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诊断标准

2.2治疗策略

2.3监测指标及测量方法

2.4分组方法

2.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血流动力学分析

3 脓毒症休克致AKI的发病率

4 两组患者的预后及AKI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终点指标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脓毒症休克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探究2013年10月至2015年0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确诊为脓毒症休克并分别于液体复苏0h及24h后行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内径的成年患者62例,按照液体复苏24h后的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ΔIVC)分为两组:ΔIVC<20%组为L组,ΔIVC≥20%组为H组,分别记录液体复苏0h及24h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 II评分、肌酐(Scr)、血清乳酸(Lac)并记录AKI发生率、EICU及28天病死率,观察ΔIVC对EICU脓毒症休克患者AKI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L组患者中25例发生AKI(78.1%),H组中16例发生AKI(53.3%),L组AKI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所有患者中23例患者在EICU内死亡,其中L组患者死亡16例(50.0%),H组患者死亡7例(23.3%),L组EICU内死亡率明显高于H组;L组中有18例(56.3%)于28d内死亡,H组中有11例于28d内死亡(36.7%),L组患者28d病死率高于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脓毒症休克性AKI可加重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不良预后,过低的ΔIVC增加脓毒症休克致AKI的发生率及EICU病死率。所以,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追求过低的ΔIVC,以免加重其不良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