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血清sCD36和sLR1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6h】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血清sCD36和sLR1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配置

2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一般情况

2.3 临床资料收集:

2.4 麻醉和手术方法

2.5 血液标本的采集

2.6 血清sCD36的检测

2.7 血清sLR11的检测

2.8 血清cTnI检测

2.9 血清CK-MB检测

2.10 血清CK检测

2.11 血清LDH检测

2.12 血清HBDH检测

2.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和年龄

1.2 术前病例资料

1.3 手术情况

1.4 术后临床结果

2 检测指标

2.1 围手术期心肌酶变化情况

2.2 围手术期cTnI变化情况

2.3 围手术期sCD36变化情况

2.4 围手术期sLR11变化情况

讨论

1. 心肌酶和cTnI在OPCABG围手术期监测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

2. sCD36和sLR11在OPCABG围手术期监测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作 者 简 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围手术期血清sCD36和sLR11表达水平变化,并与同期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进行比较,探讨二者是否可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过程中潜在的诊断和预测指标,旨在探寻OPCAB围手术期新的心肌损伤预警分子,为促进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
  方法:本课题选取2013年3月-2013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OPCAB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记录一般资料,收集术前、术中完成血管吻合后即刻,术后2小时、7小时、1天、3天和5天静脉血2管各5ml,一管送检验科检测cTnI、CK-MB、CK、HBDH和LDH,另一管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清,-80℃冰箱保存至检测sCD36和sLR11。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1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静脉血5ml,离心后提取血清,﹣80℃保存至检测sCD36和sLR11。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不同时间点数据比较用SNK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多指标间相关性检验用多重线性相关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前所测各种心肌损伤标志物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均显著升高。cTnI、CK-MB、CK于术中开始升高,术后1天达峰值,CK-MB术后3天降至正常范围,cTnI、CK术后5天仍高于正常值;HBDH、LDH于术后2小时开始升高,术后3天达高峰,术后5天仍高于正常值;sCD36于术中开始升高,术后1天达高峰,术后5天仍高于正常值;sLR11在围手术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术中达到高峰,术后2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sCD36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CD36与cTnI及CK-MB在OPCAB围手术期变化规律相似,用于心肌损伤检测都具有临床价值;sLR11作为围术期损伤标志物有待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