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相关因素及阴道局部抗菌肽研究
【6h】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相关因素及阴道局部抗菌肽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及正常妇女进行比较,分析VVC及RVVC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测定阴道局部抗菌肽LL-37及人防御素5(Human Defensin5,HD5)浓度,了解VVC及RVVC发生与阴道局部抗菌肽的关系,从而更全面、深入的认识疾病,为临床预防及进一步明确其免疫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VVC患者60例(VVC组)、RVVC患者60例(RVVC组)及健康体检妇女60例(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个人卫生习惯(非经期使用护垫、内裤更换频率、穿纯棉内裤、穿紧身内裤、清洗外阴频率)、服用口服避孕药、性生活情况、个人生活习惯(吸烟、偏好甜食)等因素的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分泌物白带常规检查、真菌培养(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同时收集其阴道冲洗液。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筛选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阴道分泌物中抗菌肽LL-37及HD5的含量。
  结果:(1)问卷调查表数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经期使用护垫(P=0.01,OR=6.368)、穿纯棉内裤(B=-1.299,P=0.019,OR=0.273)及穿紧身内裤(P=0.03,OR=3.348)与VVC发生有统计学意义,但与RWC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其他个人卫生习惯(如清洗外阴频率、更换内裤频率)、性生活频率、服用口服避孕药、个人生活习惯(如吸烟、偏好甜食)与VVC及RVVC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经期使用护垫(B=1.847,P=0.001,OR=6.339)是VVC发生的危险因素,穿纯棉内裤(B=-1.291,P=0.026,OR=0.275)为其保护性因素。(2)VVC组、RVVC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检测到LL-37及HD5;VVC组LL-37、HD5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LL-3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VC组LL-37、HD5水平与RVV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HD5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经期使用护垫的妇女易患VVC,而穿纯棉内裤则可减少VVC发生;RVVC的发生与个人卫生习惯、性生活、服用口服避孕药、个人生活习惯无明显关系。抗菌肽LL-37与VVC发病及RVVC反复发作有关;HD5与VVC发病有关,但与RVVC复发关系不确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