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LASIK矫正近视对调节滞后与调节微波动的临床研究
【6h】

iLASIK矫正近视对调节滞后与调节微波动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iLASIK手术对调节功能及像差的影响

1.1 对象与方法

1.1.1 对象

1.1.2 检查内容

1.1.3 波前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虹膜定位的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iLASIK)的手术方法和过程

1.1.4 统计学方法

1.2结果

1.2.1 屈光度数

1.2.2 调节滞后

1.2.3 调节微波动

1.2.4像差

1.2.5 相关性分析

1.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中长期疗效分析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虹膜定位的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iLASIK)术前术后的屈光变化对调节滞后、调节微波动及与波前像差的影响,了解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相关性和可能机制。
  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激光中心行iLASIK手术的91例患者(91右眼),手术前的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5.47±2.09)D。
  (1)对所有患者行iLASIK术前常规检查。
  (2)患者佩戴全矫框架眼镜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月、3月采用Grand Seiko WAM-5500型开放视野红外线自动验光仪测量中距离和近距离视标时右眼的调节滞后以及调节微波动。
  (3)采用 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WaveScan波前像差分析仪测量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全眼总像差(RMSg)、总高阶像差(RMSh)。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全部91只右眼iLASIK术前的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为(-5.47±2.09) D,术后1个月的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为(-0.39±0.19)D,术后3个月的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为(-0.42±0.21)D。iLASIK术前与术后1个月有统计学意义(t=23.94,P<0.05)。
  (2)①66cm距离处的视标下,iLASIK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调节滞后量分别为(0.48±0.19)D、(0.42±0.18)D和(0.40±0.21)D,其术前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 P<0.05以及t=-23.267,P<0.05)。②33cm距离处的视标下,iLASIK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调节滞后量分别为(0.70±0.14)D、(0.68±0.14)D和(0.62±0.13)D,其术前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以及t=-4.58,P<0.05)。③iLASIK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66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滞后均小于33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滞后(P均<0.05)。
  (3)①66cm距离处的视标下,iLASIK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调节微波动分别为(0.16±0.38)D、(0.19±0.34)D和(0.18±0.09)D,其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3,P<0.05)。②33cm距离处的视标下,iLASIK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调节微波动分别为(0.26±0.96) D、(0.30±0.13)D和(0.29±0.28)D,其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③iLASIK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66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微波动均小于33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滞后(P均<0.05)。
  (4)①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总像差分别为(7.31±2.15)μm、(0.81±0.32)μm以及(0.92±0.07)μm。发现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 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2, P<0.05)。②术前、术后1个及3个月的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3±0.07)μm、(0.37±0.09)μm以及(0.38±0.07)μm,发现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 P<0.05)。
  (5)①iLASIK术后1月、3月的屈光度变化量与调节滞后变化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②术后1月、3月的屈光度变化量与66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微波动变化量呈正相关(P均<0.05)。③术后1月、3月的屈光度数变化量与RMSg变化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RMSh变化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④术后1月、3月的RMSg变化量与调节滞后变化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⑤术后1月、3月RMSg变化量与66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微波动变化量呈正相关(P均<0.05)。⑥术后1月RMSh变化量与66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滞后变化量呈正相关(r=0.21,P<0.05)。术后3月RMSh变化量与66cm及33cm距离处的视标下的调节滞后变化量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⑦术后1月、3月的RMSh变化量与调节微波动变化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
  结论:iLASIK矫正近视效果好。调节滞后与调节微波动随着调节需求的增加而增加。iLASIK术后调节滞后明显减少。调节微波动、调节滞后的变化与屈光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LASIK术前与术后的全眼高阶像差变化与调节微波动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