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指示代词“这/那”及指量短语在关系化结构中的语法化过程
【6h】

汉语指示代词“这/那”及指量短语在关系化结构中的语法化过程

代理获取

目录

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 List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erivation of relative constructions

2.1 Classification and basic issues in relativization

2.2 Two mainstream approaches to relativization

2.2.1 The Adjunction Analysis

2.2.2 The Raising Analysis

2.3 Summary

Chapter 3 The deriv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demonstratives zhei/nei and the complex[Dem-Numeral-CL]in the Chinese relative construction

3.1 The status of Chinese modifying de

3.2 Definiteness agreement of de and zhei/nei

3.3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zhei/nei

3.3.1 a briefing of the theory of grammaticalization

3.3.2 zhei/nei and the complex[Dem-Numeral-CL]in relative clauses

3.4 Summary

Chapter 4 Conclusion

References

展开▼

摘要

本文试图回答为什么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这/那”或指量短语有时在关系结构中可以替换“的”,起到普通关系连词的作用。
  本文以两大理论为基础。一是提升理论(the Raising Analysis),二是语法化学说。前者为关系化结构的推导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手段;后者帮助人们解释指示代词“这/那”或指量短语与“的”的同现问题。
  “的”在关系化结构中处于Dext的位置,该位置由[D]特征。本文认为汉语指示代词和指量短语也具有[D]特征,它们在“的”不出现时,由于与Dext的[D]特征相匹配,所以可以移动至此。这也及时为什么汉语指示代词“这/那”或指量短语有时可以替换“的”的原因。
  同时认为Simpson(2001)对“的”与“这/那”在关系结构中的同现问题所做出的解释是值得商斟得。Simpson(2001)认为这种同现现象是由“的”与“这/那”之间存在有定性一致(definiteness agreement)所引起的。
  但是通过对一些相关语料的分析证明他的结论与语言事实不符。通过提升理论的推导过程和语法化理论学说证明“的”与“这/那”的同现是推导过程所导致的结构相邻(structural adjacency)造成的,而后者对前者的替换也是一种自然的语法化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