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探究
【6h】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论题的选题意义

(二)论题的研究综述

1.文化多元化、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涵义的界定

2.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

(三)本文的新意及研究方法

一、文化多元化的界定、原因及现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多元化的界定

1.文化

2.文化多元化

(二)文化多元化的原因

1.多元化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特征和基本形态

2.全球化推动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元趋势

3.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加剧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三)现阶段文化多元化的主要特征

1.西方文化借助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以主导文化的姿态在世界范围推广

2.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力量载体成为文化多元化过程中的战略要地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界定、产生发展及现代价值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界定

1.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1.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

2.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价值

1.作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是应对文化多元化挑战的有力武器

2.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中流力量

3.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三、文化多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一)文化多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影响

1.文化多元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注入了时代内容

2.文化多元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广泛认同提供了实现途径

(二)文化多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

1.国家民族意识的演变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造成了冲击

2.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民族精神产生了侵蚀

3.多种价值观念的泛起对以整合凝聚为目的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削弱

四、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取得的成绩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成果已经显著反映于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民族精神的培育在理解认识上仍需要明确

2.民族精神的培育在理论内容上应具有时效

3.民族精神的培育在形式方法上须力求新颖

(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教育对民族精神培育的欠缺

2.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培育的不足

3.家庭教育对民族精神培育的忽视

4.自我教育对民族精神培育的不及

五、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架构

(一)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1.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交融的原则

2.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1.民族精神的培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2.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

3.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价值观教育为关键

(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

1.深化学校课堂教学

2.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4.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方法

1.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培育民族精神的契机

2.以先进典型为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

3.以社会实践为培育民族精神的依托

4.以网络媒体为培育民族精神的平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守护神。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已成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它一方面为我们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进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民族精神培育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构建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体系,深入地探讨了弘扬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系统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以及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的原因,深入阐述论证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弘扬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对策和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