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教学模型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6h】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教学模型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2.逻辑起点: “人地协调观”操作性定义的界定

2.2 “人地协调观”操作性定义的界定

3.“人地协调观”教学模型的构建

3.1 模型中一级维度的确定

3.2 模型中二级指标的确定

3.3 二级指标选择依据

4.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4.2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3 问卷结果差异性分析

4.4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教学现状的调查结论

5.基于“人地协调观”模型的教学实施策略

5.2 教学内容紧扣“人”“地”知识灵活组织

5.3 情境创设要体现真实性,兼顾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

6.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教学案例

6.1 “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案例

6.2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教学建议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人地协调观”已确立为我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以切实帮助学生构建人地协调观,是当前我国地理教育领域中正在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师如何来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待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为落实“人地协调观”构建理论依据,帮助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理解与落实,为“人地协调观”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为素材的搜集、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
  在基于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地协调观”的操作性定义,构建了“人地协调观”教学模型,提出了教学思路策略。“人地协调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教学素材选择角度而言,教学中,需要安排和组织能够体现“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的协调”的教学内容和案例;从情境创设的角度而言,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关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从观念形成的角度而言,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而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前“人地协调观”教学现状,并在“人地协调观”教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需兼顾“知识”、“能力”和“观念”三个层面,确保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兼顾“地对人”、“人对地”以及“人地协调发展”三个维度;情境创设要体现真实性,兼顾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三个实施策略。最后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几点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