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的发展研究
【6h】

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的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及分析

1.抑制控制

2.攻击性行为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

(一)抑制控制的相关研究

1.抑制控制的分类

2.抑制控制的实验任务

3.抑制控制的发展研究

4.影响抑制控制的因素

(二)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

1.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2.攻击性行为的测量

3.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研究

4.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三)关于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3.研究假设

4.研究程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不同抑制控制任务之间的相关分析

2.不同年龄幼儿在抑制控制上的表现及差异分析

(二)3-6岁幼儿在攻击性行为上的差异分析

(三)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分析

(四)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回归分析

五、讨论与分析

(一)3-6岁幼儿抑制控制的发展特点

(二)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三)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六、结论

七、教育建议与研究展望

(一)教育建议

1.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2.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3.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个体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抑制控制可以调节个体的需要、行为动机及行为反应,使其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更加符合社会规范,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也有规律可循。现有研究中针对幼儿在抑制控制和攻击性行为关系上的探讨较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3-6岁幼儿抑制控制及攻击性行为的测查,总结二者在幼儿期发展上存在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合理化的教育建议,以期更好地为幼儿社会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本研究共选取210名3-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白天/黑夜任务、木头人任务、手游戏任务测查幼儿在认知、注意、动作三个维度上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同时采用攻击性行为-教师核查量表,测查幼儿在攻击性行为上的表现,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考察二者之间在发展上存在的规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3-6岁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即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其抑制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2)3-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幼儿在各年龄阶段的反应性攻击水平均高于主动性攻击水平。小班幼儿无主动性攻击行为,从中班到大班,幼儿的主动性攻击逐渐增加。幼儿的反应性攻击及攻击性总水平从小班到中班逐渐递增,而中班到大班则逐渐减少。
  (3)3-6岁幼儿的认知抑制与反应性攻击、主动性攻击、攻击性行为总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注意抑制、动作抑制与攻击性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后,幼儿抑制控制总水平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幼儿抑制控制水平越高,其攻击性行为越少。
  (4)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在发展上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种负向预测作用越来越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