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走向“天人合一”——建筑设计的人文反思与非线性思维观建构
【6h】

走向“天人合一”——建筑设计的人文反思与非线性思维观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导言

1.缘起

2.过程——思辩与方法

3.意义

1.从新科学角度对现有建筑理论研究的补充。

2.从学科交融角度对建筑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

3.论文探索性地提出了非线性科学思维建筑观的理论框架。

4.结构

第一章超越之路——“天人合一”的思维基础

1.1两种思维、两种哲学观

1.1.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野

1.1.2通向最高境界:精神互融

1.2“人—世界”与“主体—客体”两种在世结构、三个阶段

1.2.1两种在世结构的含义、区别与关系

1.2.2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建筑观上的表现

1.2.2两种结构的三个阶段

1.3 非线性科学为“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提供了新的科学支持

1.3.1科学真理的非线性特征

1.3.2非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科学

1.3.3非线性系统的基本特征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建筑设计批判与反思——现代性追问

2.1现代性的批判性轮廓

2.1.1人文主义的诘难

2.1.2科学范式的革命

2.1.3重建基于批判

2.2建筑设计的现代性问题

2.2.1时空一体化与分离化同构

2.2.2文化与自我认同危机

2.2.3风险与承诺

2.3建筑设计的现代性批判

2.3.1现代主义之后对现代建筑的诘难

2.3.2崇尚乡土与地方性

2.3.3解构主义

2.3.4追求反审美的愉悦

2.4詹克斯的新动向

2.5中国传统建筑的启迪

2.6本章小节

第三章非线性科学思维建筑观建构——目标原则

3.1建筑的非线性设计目标与原则

3.1.1复杂性还原——非线性几何形体

3.1.2互动与共生

3.1.2非线性思维的历时性叙事

3.2非线性审美的思维之维

3.2.1非本质性思维

3.2.2整体、混沌思维

3.2.3显隐思维

3.3非线性思维形式语言的言语表达

3.3.1复杂旋转与混沌——生命形式运行的规律

3.3.2流动

3.3.3自相似与自组织

3.3.4对称破缺与重构

3.3.5带状层构成与透明(层透)

3.4本章小节

第四章自组织理论及其相关方法的探索

4.1自组织理论基础概念

4.1.1自组织理论的涵义(Self-Organization Theory)

4.1.2耗散结构理论

4.1.3远离平衡态的涵义

4.1.4开放系统——有序和熵

4.1.5综合的自组织理论方法论

4.2新陈代谢方法论——黑川纪章设计的思想

4.3空间句法相关理论

4.3.1建筑中的空间句法

4.3.2城市中的空间句法

4.4本章小节

第五章分形理论及其相关方法的探索

5.1 分形(fractal)现象认识与分形概念

5.2几个著名的分形案例

5.3分形几何与尺度

5.4城市体系分形分布规律

5.5城市形态自相似特征

5.6传统建筑观中的分形现象

5.7分形几何与新的建筑形式观

5.8分形韵律下的建筑生成

5.9本章小节

第六章混沌理论及其相关方法的探索

6.1混沌理论

6.1.1混沌科学的发展历程

6.1.2混沌特征

6.1.3有序还是无序

6.2混沌理论在建筑中的意义

6.2.1虚实相生的模糊空间:时间的流动

6.2.2虚实相生的模糊空间:功能复合的空间

6.2.5跳跃性思维——混沌边缘的设计状态

6.3本章小节

第七章结论:道路而非著作——建筑设计是一个反思与重建的历程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选题是基于当前建筑设计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的现实情境,试图通过哲学与科学的综合分析,建立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合理化因素,从更广泛的领域反思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以求得一些真切而正确的认识.论文建构性地提出非线性科学思维建筑设计目标和原则,为建筑设计引入一种积极的理性观念.最后结合非线性科学的发展,论文试图探求新的科学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建筑与人最终走向真正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