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方低分子量壳聚糖口腔膜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6h】

复方低分子量壳聚糖口腔膜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前言

第一章综述

1.1口腔溃疡的简介

1.2口腔膜剂的简介

1.3口腔溃疡膜的制备情况

1.3.1成膜材料

1.3.2用作口腔溃疡膜的主药

1.4壳聚糖的简介

1.4.1壳聚糖研究概况

1.4.2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

1.4.3医用高分子薄膜剂

1.4.4壳聚糖缓释膜

1.5壳聚糖的制备概述

1.5.1利用甲壳动物直接提取法

1.5.2微生物发酵制备法

1.5.3不同分子量壳低聚糖的制备

1.6壳聚糖改性概述

1.6.1壳聚糖的化学改性

1.6.2物理改性

1.7甲壳低聚糖的制备概述

1.7.1化学方法

1.7.2物理方法

1.7.3生物方法

1.8儿茶的研究概况

1.8.1化学成分

1.8.2药理作用

1.8.3薄层色谱法鉴别

1.8.4含量测定方法

1.9冰片的研究概况(合成龙脑)

1.9.1化学成分

1.9.2药理作用

1.9.3含量测定方法

1.10小结

第二章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

2.1仪器设备和试药

2.1.1仪器设备

2.1.2试药

2.2壳聚糖的降解工艺研究

2.2.1壳聚糖的氧化降解

2.2.2产品表征

2.2.3毛细管电泳分析

2.2.4分子量的测定

2.3验证试验

2.4讨论

第三章壳聚糖口腔膜剂的制备工艺

3.1仪器与试药

3.2膜剂工艺研究

3.2.1辅料的初步筛选

3.2.2膜配方筛选

3.2.3制备工艺优选的试验方法、数据

3.2.4儿茶含量测定方法

3.2.5释放度的测定

3.2.6处方筛选结果

3.2.7验证试验

3.3制剂处方与制法

3.3.1制剂处方

3.3.2制法

3.4讨论

第四章质量控制研究

4.1仪器与试药

4.2原料(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4.2.1儿茶

4.2.2冰片(合成龙脑)

4.3“口腔膜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4.4讨论

第五章药物稳定性试验

5.1药品包装

5.2试验方法

5.3试验结果

5.4小结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根据现代医药技术,对复方低分子量壳聚糖口腔膜剂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开发为我国六类新药。主要工作如下: 为解决壳聚糖的水不溶性,直接用过氧化氢对高分子量、高脱乙酰化度的壳聚糖进行非均相降解研究,制备了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产品,对产品进行红外光谱结构表征,并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了寡糖的聚合度。讨论了过氧化氢浓度、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氧化降解的影响。选择温度80~90℃,H<,2>O<,2>浓度为8~10﹪,加入8﹪壳聚糖,水解时间0.5~1.0h,水溶性产品得率为40﹪~45﹪,得到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分子量为3000左右的壳聚糖。结果表明,用过氧化氢使壳聚糖降解是制备药用低分子量壳聚糖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复方低分子量壳聚糖口腔膜剂研制过程中的原辅料比例进行筛选,通过综合评价最终确定药膜处方。采用PVA1788、CMC-Na作为成膜材料,主药与成膜材料的用量比例为1∶2,PVA1788与CMC-Na的用量比例为2∶1,甘油的用量为2.5﹪,加水倍数为20倍。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将内层膜的制膜温度定为60℃,外层膜的制膜温度控制在50℃。 为了控制低分子量壳聚糖口腔膜剂的质量,达到质控指标和治疗指标的一致,在参照文献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基础上对原药材及制剂中儿茶进行了薄层鉴别,并对制剂中儿茶及冰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复方低分子量壳聚糖口腔膜剂的溶解时限,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条件,初步确定了膜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本品在生产制备后,需经流通、储存、应用等环节,周期较长,为使应用于临床时药效能符合要求对药品进行稳定性考察,通过恒温加速试验及室温留样试验研究证明了复方低分子量壳聚糖口腔膜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