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应用研究
【6h】

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概念界定

1.2.1员工让渡价值

1.2.2员工满意度

1.2.3员工忠诚度

1.2.4组织承诺

1.3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构图

1.3.2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回顾

2.1员工满意度间接评价方法

2.2员工满意度直接评价方法

2.2.1单一整体评估法

2.2.2综合要素评估法

2.2.3层次分析法(AHP)—加权平均测评方法

2.2.4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3现有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分析

2.3.1现有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的优势

2.3.2现有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的劣势

2.4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2.4.1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

2.4.2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员工满意度前因变量研究

3.1产生员工满意的理论依据

3.1.1需要满足理论

3.1.2公平理论

3.1.3工作属性理论

3.2产生员工满意的实证依据

3.3员工满意度前因变量模型及相关假设

3.3.1员工满意度前因变量模型

3.3.2基本假设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员工满意度后导变量研究

4.1员工满意度与员工忠诚度

4.1.1员工满意与员工离职

4.1.2员工满意与缺勤、迟到

4.1.3员工满意与员工忠诚

4.2组织承诺与员工忠诚度

4.2.1组织承诺与员工忠诚度

4.2.2三种组织承诺的动因

4.3员工满意与企业绩效

4.4员工满意度后导变量模型及相关假设

4.4.1员工满意度后导变量模型

4.4.2基本假设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员工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5.1员工满意度测评理论模型及模型假设

5.2员工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测评方法的实证检验

5.2.1实证背景

5.2.2问卷设计

5.2.3数据收集与整理

5.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1模型拟合度评价

5.3.2结构模型评价结果及假设验证

5.3.3测量模型评价结果

5.4企业员工满意度分析

5.4.1员工总体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2员工总体忠诚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3不同职位员工满意度、忠诚度对比分析

5.5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如何令企业员工感到满意,提高员工忠诚度,已成为现代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满意的顾客,进而保障企业长期高效的运转。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目的在于寻找更为科学的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试探性的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员工满意度测评,构造员工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探索员工满意度前因变量、员工满意度以及员工满意度后导变量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包括: 1.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合理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 2.全面回顾现有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并对其进行详尽的对比,指出这些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指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优势。 3.参阅大量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员工满意度前因变量及后导变量的学术成果,对员工满意度前因变量及后导变量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完整的员工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 4.对实证企业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321份,回收303份,有效问卷232份。通过相应检验证明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本文所设定的模型结构较为合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运算,得出以下结论:(1)员工让渡价值对员工满意度有显著性正向影响:(2)员工预期对员工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但影响系数较小;(3)员工满意度正向影响员工忠诚度,影响系数较小;(4)情感承诺正向影响员工忠诚度,影响系数很小;(5)持续承诺对员工忠诚度有显著性正向影响;(6)员工满意度对员工情感承诺有显著性正向影响;(7)员工让渡价值对员工持续承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系数较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