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木糖一步产PHA混合菌群的筛选、结构分析与人工合成
【6h】

木糖一步产PHA混合菌群的筛选、结构分析与人工合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PHA概述

1.3 混合菌群合成PHA研究进展

1.4 混合菌群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木糖产PHA混合菌群驯化及发酵条件优化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糖产PHA混合菌群群落结构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糖产PHA菌株筛选及鉴定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工构建木糖产PHA混合菌群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基于环境资源方面的考虑,利用微生物混合菌群以木糖为底物发酵生产PHA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混合菌群由于成员间的分工合作,能够承受较高的代谢负荷和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在低值和复杂原料利用方面与纯培养微生物相比具有优势。木糖是木质纤维素中第二丰富的糖类,开展利用木糖发酵生产PHA的研究,可以为木质纤维素原料资源化奠定基础。传统的混合菌群合成PHA的三段式工艺过程较为繁琐,加之无法建立有效的筛选压力,造成运行周期长,底物转化率低,无法达到工业化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以木糖为例,探究混合菌群一步生产PHA的方法。
  首先以木糖为底物,使用饱食饥饿模式结合尼罗蓝染色的筛选方法进行木糖产PHA混合菌群的驯化,最终获得具有较强PHA合成能力的混菌体系。通过参数优化,发现该体系在温度为33℃、pH为8、木糖浓度为2.4 g/L、碳氮比为160以及碳磷比为125时具有最大的PHA生产能力,最终积累的PHA占到了细胞干重的31%。继而通过DGGE分析了驯化过程中菌落结构的变化,阐明了混合菌群演变的过程,DGGE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最终的稳定体系中主要存在γ-Proteobacteria、Cellvibriosp.、Uncultured bacterium和Pseudomonas putida等4种优势微生物。为所筛选得到混合菌群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为深入研究体系中混合菌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驯化结束的混菌体系为样本,筛选得到γ-Proteobacteria、Cellvibrio sp.、Pseudomonas sp.、Enterobacter cloacaesp.和Bacillussp.5种类型的微生物,但是由于不可纯培养等原因,体系中一些重要的具有PHA合成能力微生物无法分离得到,导致这些菌株混合后所形成混合菌群的PHA合成能力十分有限。继而研究尝试将一些优良的木糖利用基因和PHA合成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中构建基因工程菌株,从而构建利用木糖合成PHA的人工混合菌群,初步发酵结果显示其具备一定的PHA合成能力,该方法为利用木糖为底物生产 PHA以及研究混菌体系中细胞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