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教育师生互动学生体验及师生激励因素研究
【6h】

高等教育师生互动学生体验及师生激励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3 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2.4 师生互动中学生体验的研究历程

2.5 可接近暗示

2.6 高等教育师生互动中的师生激励

2.6.1 学生激励

2.6.2 教师激励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访谈实施

3.1 个人构念积储格方法

3.2 样本

3.3 数据分析步骤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单个受访者访谈数据分析

4.1.1 概念地图

4.1.2 寻找可接近暗示

4.2 分析积储格系列

4.2.1 构念分类

4.2.2 提取关键构念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中国高校学生眼中的师生互动典范

5.1.1 衡量师生互动学生体验的新指标

5.1.2 课内师生互动的关键要素

5.1.3 课外互动的关键要素

5.1.4 当前师生互动中隐含的问题

5.2 师生互动真实存在的可接近暗示

5.2.1 对于中国本科生什么是可接近暗示?

5.2.2 可接近暗示的关键词

5.2.3 为什么可接近暗示能使得教师可接近?

5.3 如何激励师生双方开展师生互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观念、鼓励个性化发展,倡导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将教师为中心的讲述型课堂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型课堂,怎样发掘学生的个体潜力与价值需求,如何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升师生互动这一核心价值创造活动的产出,都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要点所在。本文紧跟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师生互动研究的最新思潮,利用工商管理学界顾客体验研究中常用的个人构念积储格(RGT,Repertory Grid Technique)访谈方法,对天津某大学的30名大四毕业生进行了为时30-60分钟不等的面对面访谈。进而,本文利用IdioGrid2.4软件及SPSS软件对每一位受访者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绘制思维地图(Conceptual Map)。进而,在同时考虑构念出现频率及平均标准变异度(ANV,Average Normal Variety)的情形下,对关键构念(Key Construct)进行了提取。即得到了科学评价中国商科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验的指标组合。在对关键构念的提取中,发现某些构念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与教师进行进一步互动的动机和期望。故在提取出的关键构念中选择构念“平易近人,愿与沟通”作为标志构念,利用皮尔森相关指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计算了构念相关性,找出每位受访者的可接近暗示(Accessibility Cues)进行汇总。在联系社交心理学人际吸引理论,及师生互动内在机制相关理论进行讨论后,本文最终将可接近暗示总结为:同理心、启发性与鼓励性。在双方激励因素的研究上,文章结合国内外最新理论,综合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行为学中相关理论,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对高校在教师绩效评价及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