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书写
【6h】

论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引言

第一章20世纪女性成长书写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五四女儿”踏上成长之旅

第二节女性成长书写的丰富与演变

第三节女性成长书写的复苏与承载

第二章当代社会多重空间与女性成长

第一节公共领域与女性成长

第二节“围城”与女性成长

第三节“房间”与女性成长

第四节“都市”与女性成长

第三章女性人格自塑及其性别文化内涵

第一节反叛父权与自我确认

第二节性别体认与自我寻找

第三节女性的“拒绝”与成长

第四章当代女性成长书写的审美特色

第一节叙述视角的选择

第二节女性视点的运用

第三节心理世界的开掘

第四节个性化的书写方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成长的美丽与艰辛是文学作品的母题之一。对于女性而言,成长的过程蕴涵着较多性别文化内涵。它引起女作家们的热切关注,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女性成长出现在众多女性小说中,呈现出丰富的性别文化意味和独特的审美意蕴。 本文就此进行探讨。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对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简要说明,指出其文学及性别文化意义。概述近年来对有关问题研究所取的成绩和不足,说明本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目标。 第一章简要勾勒20世纪女性成长书写的历史轨迹,为展开关于当代女性成长书写的讨论提供文学背景。“五四”时期的女性成长小说虽在艺术上尚嫌幼稚,但真实地表现出特定时期觉醒女性的成长状态。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成长书写形态更为丰富,开始面对更为广阔的天地。建国后17年,成长书写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新时期小说中重新出现对女性成长的关注,其问往往蕴含着对社会、历史和人性较为深切的体察。 第二章从“公共领域”、“围城”、“房问”、“都市”等具有实在意义或象征性的空间入手,具体考察和分析当代女性成长书写的多姿形态及其基本特点。“公共领域”中的女性成长书写通常在较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挖掘被宏大叙事掩埋的女性成长历程;“围城”内外的女性在对婚恋追求中产生困惑,有所思索,进而获得成长;“房间”在这里象征女性幽微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成长的舞台,小说主要表现女性青春期爱欲和生存的困境;“都市”鲜活多变而又充满竞争,此类成长书写中既有无奈的叹息,也有对平实人生的皈依,还有自强自立现代文化因子的彰显。 第三章从反叛父权与自我发现、性别体验与成长困境的角度,结合具体文学作品,阐述“拒绝”在女性成长中的性别文化意义,从而揭示此类创作中女性人格的自塑及其性别文化内涵。首先,对于女性而言,“父”既是父辈的象征,也带有男权文化的阴影。在女性成长书写中,对“父”的审视和依恋同时存在,且相互纠缠。其次,在传统性别文化中,做人与做女人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部分女性小说较为深刻地揭示出女性成长中这一性别困境。再次,女性对既定成长模式的拒绝可能是一种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这既表现在现实层面的积极应对,也体现为精神层面对抗和消解的姿态。 第四章通过对作品中叙述视角的选择、女性视点的运用、心理世界的挖掘和个性化的写作方式的分析,探讨当代女性成长书写的审美特色。首先,女性成长书写中第一人称视角与全知视角的运用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效果;成人与儿童的双重视角的运用拓宽了小说的表现空间。其次,此类小说写大多运用女性视点,关注成长中女性真实的心路历程,往往表现出宽容、平视、非道德化的特点。再次,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开掘使女性成长书写显得真实、灵动。对少女心底波澜的描绘既有感性的演绎,也有情节性较强的刻画。另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女性成长书写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结语总结当代女性成长书写的成就与局限,概括指出其意义与价值。本文认为此类小说展现了女性的心灵蜕变过程,具有强烈的女性本体意识和人文关怀意味。尽管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其仍有着不可抹煞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