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组织管理对策研究——基于情感管理的心理学分析
【6h】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组织管理对策研究——基于情感管理的心理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职业倦怠概述

2.1.1职业倦怠的含义

2.1.2职业倦怠的主要研究范式

第二节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2.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类型

2.2.3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模式

2.2.4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2.2.5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2.2.6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第三章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情感管理对策的提出

第一节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析

3.1.1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

3.1.2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分析

第二节高校教师管理现状与情感管理应对策略

3.2.1高校教师管理现状

3.2.2情感管理

第四章情感管理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情绪理论的发展历史回顾

4.1.1早期理论

4.1.2情绪研究的蓬勃发展时期

第二节情感管理的心理机制

4.2.1情绪

4.2.2情感

小结

第五章企业情感管理的启示

第一节企业情感管理模式的借鉴

5.1.1“情感人”假说

5.1.2“金苹果”激励理论——情感式激励理论

5.1.3企业情感管理模式

第二节高校实施情感管理的积极作用

第六章高校青年教师情感管理的个人层面——情绪自我管理

第一节职业倦怠与情绪管理

6.1.1职业倦怠与情绪管理

6.1.2情绪管理的过程

6.1.3情绪智力对教师的影响

第二节高校青年教师情绪自我管理的具体策略

第七章高校青年教师情感管理的组织层面——心理契约管理

第一节心理契约理论概述

7.1.1心理契约的含义

7.1.2心理契约的内容

7.1.3心理契约的特征

7.1.4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二节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根源的再分析——心理契约的受损

第三节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在1974年由美国人弗鲁顿伯格提出。随后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延伸到教学领域。目前,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成长进程,而且也影响了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尤为必要。 本研究以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揭示其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主要有社会根源、组织根源、个人根源三个方面。其中,社会根源方面的问题,如教师背负的社会期望过高,不容易在短期内解决;个人根源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人格特征、人际交往,主要由个人持续努力改善、调节;而组织根源的问题,如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师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等等,则是高校组织应该能够有效应对的。因而,本研究从高校教师管理角度出发,借鉴企业情感管理研究成果,提出应对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人本主义管理的发展,情绪、情感逐渐被视为一种积极力量。本研究回顾情绪理论的发展历程,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情绪、情感,以揭示情感管理的心理机制。重新界定情感管理的含义,借鉴企业情感管理模式,本研究认为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情感管理应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即教师个人层面和高校组织层面——情绪自我管理和心理契约管理进行。通过深入分析,本研究将揭示情感管理能够成为有效应对职业倦怠的管理策略的原因之所在。

著录项

  • 作者

    孙娜;

  •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 授予单位 南开大学;
  • 学科 高等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永东;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5.16;
  • 关键词

    职业倦怠; 情感管理; 高等院校; 大学教师;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9:1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