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共革命下的农村金融研究——以晋冀鲁豫边区为中心
【6h】

中共革命下的农村金融研究——以晋冀鲁豫边区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依据与现实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主要内容与创新追求

第一章 抗战前夕边区农村金融的简要回顾

第一节 抗战前边区所在地带的经济概况

1.1.1 社会经济状况

1.1.2 社会经济关系

第二节 农村原有的借贷状况

1.2.1 负债率和负债额

1.2.2 借贷来源

第三节 农户各类融资渠道

1.3.1 传统金融机构

1.3.2 现代金融机构

1.3.3 私人高利贷者

第二章 边区金融机构的创建与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一节 上党银号与上党票

2.1.1 上党银号的创建

2.1.2 上党票的发行

2.1.3 上党票的流通

第二节 鲁西银行的创建与发展

2.2.1 鲁西银行的创建及其组织机构

2.2.2 鲁钞的发行、用途分配与版别

第三节 冀南银行的创建及其组织机构

2.3.1 冀南银行的筹建

2.3.2 冀南银行的组织机构及主要任务

第四节 边区政府货币政策的实施

2.4.1 稳定金融货币体系

2.4.2 发展贸易,促进商品流通,保证货币信用

第三章 冀钞的发行、流通与币值波动

第一节 抗战时期冀钞统一边区币制

3.1.1 边区货币的庞杂情况

3.1.2 统一边区币制中的政府举措

第二节 抗战时期冀钞的发行过程

3.2.1 冀南银行的本票制度

3.2.2 冀钞的发行原则

3.2.3 冀钞的发行阶段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冀钞信用的巩固

3.3.1 统一新收复区币制

3.3.2 扩大为华北解放区本位币

第四节 冀钞的币值波动及稳定措施与成效

3.4.1 冀钞的币值波动及其与国统区、沦陷区、友邻区的币值比较

3.4.2 冀钞币值的稳定措施与成效

第四章 传统私人借贷关系的沿袭与变革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减息清债运动及其政策演变

4.1.1 抗战前传统借贷关系的政策回溯

4.1.2 减息清债运动的开展与政策制定

4.1.3 减息清债运动成效欠佳的原因

4.1.4 债息限定和债务清偿的政策沿袭与演变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对传统旧债的政策沿袭与调整

4.2.1 减租减息政策的延续

4.2.2 由减息清算到废除传统高利旧债

第三节 由土地抵押、典当借贷引起的地权变动

4.3.1 土地抵押与土地典当借贷

4.3.2 由押地、典地借贷引起的地权变动及政策演变

第四节 民间借贷关系的停滞与缓解

4.4.1 民间借贷关系的停滞

4.4.2 边区政府采取的缓解措施

第五章 边区的低利惠农生产贷款

第一节 开展生产贷款的外部环境

5.1.1 边区农业面临的问题

5.1.2 政府与银行对生产贷款的倡导

第二节 实施生产贷款的状况

5.2.1 生产贷款的规模

5.2.2 借贷对象与用途

5.2.3 借贷利率及特点

第三节 生产贷款的绩效与弊端

5.3.1 显著效果

5.3.2 主要弊端

第四节 边区银行的实物贷款

5.4.1 举办实物贷款的原因和政府政策

5.4.2 实物贷款的几种形式

5.4.3 实物贷款的成效

5.4.4 实物贷款的弊端

第六章 边区的农村信用合作

第一节 发展信用合作组织的外部环境

6.1.1 产生背景

6.1.2 政府和银行对开展信用合作的态度

第二节 信用合作组织的运行

6.2.1 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6.2.2 类型与社员构成

6.2.3 信用合作组织的资金来源

6.2.4 贷放原则及其与银行农贷、私人借贷的比较

第三节 信用合作组织的绩效与弊端

6.3.1 绩效评定

6.3.2 得失分析

结语: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日益紧迫,农村金融的研究遂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的经济改革始发于农村,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体制也开始了其改革进程,然而,农村金融改革并没有像其他领域的改革那样顺利地向纵深发展。为什么农村金融发展至今依然比较滞后?为什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依然十分薄弱?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辟的包括晋冀鲁豫边区在内的众多根据地、解放区是新中国诞生的基石。晋冀鲁豫边区的开创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70余年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以晋冀鲁豫边区为代表的农村金融发展是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雏形,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奠定了基本路径与方向,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对这一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全文共分六章。在导论部分阐述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等问题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史的研究需要出发,以金融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对晋冀鲁豫边区金融机构的创立与金融政策的实施、农村民间借贷关系的演变、农村金融供给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第一章阐述了边区开创前夕农村各阶层的借贷情况和农户融资渠道,并对各种传统、现代金融机构与私人高利贷的运行情况进行评析。第二章简述并评析了边区各银行的创建、业务开展及其历史作用,阐述了边区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第三章分析了冀钞统一边区币制及其相关问题,评析了冀南银行的本票制度,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钞的两个不同发行阶段,讨论了冀钞的币值波动问题,并与友邻区、国统区和沦陷区进行比较。第四章先分析了中共对民间传统借贷关系的政策沿袭与演变,然后阐述了对因土地抵押和典当借贷引起的地权变动,最后剖析了民间借贷关系停滞的背景、现象和原因以及边区政府所采取的各种缓解措施。第五章阐述了开展生产贷款的外部环境,分析了生产贷款的对象、用途、利率等一般状况,讨论了生产贷款的成效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又深入剖析了边区银行的实物贷款。第六章阐发了边区开展信用合作的时代背景与政府政策,分析了信用合作的总体运行,讨论了信用合作组织的绩效、经验与偏向。结语对晋冀鲁豫边区的农村金融发展进行经验总结,并提出对当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表明,从晋冀鲁豫边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历程中可以反映出,中共的经济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幼稚逐步过渡到比较成熟的过程,从而为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也折射出中共给根据地、解放区带来的经济压力是暂时的,而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生产方式是长期的。实践证明,中共是从历史大势中谋发展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