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刊初期的《人民文学》(1949-1951)
【6h】

创刊初期的《人民文学》(1949-1951)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办刊方向与编辑方针

第一节 《人民文学》的编辑与作者

1.1.1 从“编者的话”看办刊方针

1.1.2 作者队伍考察

第二节 批评与批判

1.2.1 文学批评模式的构建

1.2.2 “萧也牧创作倾向”的批判

第三节 中国文协的创作计划

第二章 政治制约下的文学特征

第一节 革命的颂歌

2.1.1 革命浪漫主义:政治化情感

2.1.2 革命英雄主义:标签式英雄

2.1.3 革命乐观主义:赞颂型诗歌

第二节 “党”的核心地位

2.2.1 党性高于一切:高扬“党的领导”

2.2.2 人性超越党性:《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吧》

第三节 国家政策的抒写

2.3.1 宣传土地改革

2.3.2 镇压反革命

2.3.3 抗美援朝

第三章 公式化概念化与文艺整风

第一节 理论倡导与文学模式的生成

3.1.1 理论倡导:通俗化大众化

3.1.2 公式化概念化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转变”

3.2.1 “转变”模式

3.2.2 “转变”意义

第三节 《人民文学》与文艺整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人民文学》创刊初期的办刊方向和编辑方针预示着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模式的建立,而中国文协的“创作计划”显示了其具体的操作规范。由于政治对作品的强力渗透,创刊初期的《人民文学》呈现出政治制约下的文学特征。艺术方面高扬革命的颂歌,思想层面则围绕党性与人性的博弈展开,而主题意义则凸显了对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国家政策与社会运动的宣传和倡导。
  创刊初期的《人民文学》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特别是“转变”主题的书写更为严重,但也出现了一批走出文艺窠臼,突破公式化概念化的优秀作品。不过伴随这些优秀作品而来的是不断的批评与批判以及文艺整风运动的开始,《人民文学》也因此受到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