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以广东省的实践为例
【6h】

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以广东省的实践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1.4 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1.2.1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1.2.2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与一、二审程序的区别

第三节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价值取向

1.3.1 司法公正

1.3.2 裁判权威

1.3.3 确定性与稳定性

第二章 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框架及不足

第一节 现行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基本框架

2.1.1 提起再审的主体

2.1.2 再审的对象和管辖

2.1.3 再审的事由

2.1.4 法院再审审理的范围

2.1.5 申请再审的时效和再审的程序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2.2.1 法院依职权再审

2.2.2 检察院抗诉

2.2.3 当事人申请再审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

2.3.1 指导思想的偏差

2.3.2 重公权,轻私权

2.3.3 立法与司法实践不相统一

第三章 广东省的实践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广东省实践出台的几个规定

3.2.1 《广东省法院再审诉讼暂行规定》

3.2.2 《关于民事、行政再审案件审理程序的若干规定》

3.2.3 一系列配套规定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 现行审判监督程序建议

第一节 法院依职权再审

4.1.1 应当再审的情形

4.1.2 不应进入再审的解决途径

第二节 检察院抗诉

4.2.1 限制抗诉的事由

4.2.2 限制抗诉的期限

4.2.3 限制抗诉的次数

4.2.4 限制抗诉提交的证据

第三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4.3.1 严格限制法院对申请再审审查的期限

4.3.2 以“可能有错”作为再审立案标准

4.3.3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亦有适当限制

第四节 审判监督程序框架构想

4.4.1 一般原则

4.4.2 管辖

4.4.3 申请再审

4.4.4 原生效裁判的执行

4.4.5 再审的审理范围

4.4.6 属于新的证据的情形

4.4.7 再审审理程序

4.4.8 再审结果

4.4.9 再审中的调解与和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或者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判有错误,依法提起再审或者申请再审的程序,是独立于审级之外的一种重要的程序制度,并非每一个案件的必经程序。我国在建国之初,就已经设立了该制度,但规定得非常简单,操作性不强,其后民事诉讼法历经多次修改,审判监督程序亦随之有所修改,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要求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后,通过改进审判监督程序切实解决老百姓“申诉难”这一问题被摆上重要议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都对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与研究,陆续在2007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及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出了更详尽的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审判监督程序探讨的先行者。然而,受理念、原则、目的等限制,修改后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仅限于对一些亟于解决的程序问题作了具体规定,而对于一些实质性的、价值性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改进,以至于该程序对于切实解决“申诉难”问题收效不大,没有达到依法纠错与维护生效裁决的既判力之间的有效统一,没有充分发挥其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理论界与实践界对此仍争议颇大。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民事案件亦随之大量增加,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申请再审案件亦比较多,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希望广东省能够在审判监督程序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这种背景下,于2004年就先行出台了一些审判监督程序方面的新规定,对当时的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做出了许多创新的变化。这些规定对后来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数据,对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新事物的发展在实践中总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也给审判监督程序的继续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与现行法律规定、理论研究以及具体实践相结合,偏重于实践过程中程序上的研究,探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及法治现状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框架。
  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概念以及价值取向。二是研究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三是研究广东省审判监督程序方面的探索、实践,找出其进步与不足。四是结合广东省的实践,对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置提出建议,探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现状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框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