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研究
【6h】

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及内涵

1.2.1 宗教的定义和内涵

1.2.2 认同

1.2.3 穆斯林

1.2.4 宗教认同

第三节 宗教与认同的关系

1.3.1 宗教是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1.3.2 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

1.3.3 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精神背景

第四节 研究基本构想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宗教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宗教与认同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研究对象

2.3.1 回族简介

2.3.2 回族人的宗教信仰

2.3.3 临夏简介

第四节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章 宗教认同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宗教认同的概念

第二节 宗教认同的要素

第三节 宗教认同的表征

3.3.1 多元认同的主观表征

3.3.2 宗教认同的表征

第四节 宗教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

3.4.1 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

3.4.2 自我分类理论

第五节 宗教认同的发展模型

第四章 宗教认同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宗教认同研究

4.1.1 宗教认同理论研究

4.1.2 宗教认同的实证研究

4.1.3 国外宗教认同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华人宗教认同研究

4.2.1 中外学者对华人宗教信仰的观点

4.2.2 华人宗教认同研究

4.2.3 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穆斯林中学生自我分类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被试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5.3.1 自我分类结果统计

5.3.2 对几个重要身份认同的评价

5.3.3 是否明确宗教认同在几个主要认同上的差异

5.3.4 与佛教徒中学生自我分类比较

5.3.5 对主要认同的描述和评价

第四节 讨论

5.4.1 从自我分类看穆斯林中学生的优势认同

5.4.2 宗教认同的突显性

5.4.3 其他几个频次比较少的分类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的测量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被试和研究方法

6.2.1 被试

6.2.2 《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量表》的修订

6.2.3 测量程序

第三节 结果

6.3.1 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量表的因素分析

6.3.2 宗教认同量表的信度检验

6.3.3 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的特征

第四节 讨论

6.4.1 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的测量

6.4.2 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的总体特征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一: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相关研究

7.2.1 方法

7.2.2 结果

7.2.3 讨论

第三节 研究二:民族意识强度与宗教认同的关系研究

7.3.1 引言

7.3.2 方法

7.3.3 结果

7.3.4 讨论

第四节 研究三:民族意识性质与宗教认同的关系研究

7.4.1 引言

7.4.2 方法和被试

7.4.3 结果

7.4.4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八章 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的质化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方法

8.2.1 预研究阶段的访谈

8.2.2 正式研究阶段的研究工具

8.2.3 走访和观察

8.2.4 被访谈者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结果

8.3.1 对中学生的访谈结果

8.3.2 来自大学生的证据

8.3.3 两位截然不同的教师

8.3.4 一位颇有见地的回族公务员

8.3.5 临夏外国语学校的调查

8.3.6 回族社区的走访调查

第四节 讨论

8.4.1 成为穆斯林

8.4.2 宗教行为与个人宗教探索

8.4.3 民族与宗教认同

第九章 总讨论和结论

第一节 穆斯林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结构

第二节 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特点

9.2.1 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研究工具

9.2.2 穆斯林青少年的宗教取向

9.2.3 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特点

9.2.4 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关系

第四节 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发展的影响因素

9.4.1 家庭——宗教认同发展的第一场所

9.4.2 清真寺——宗教教育最重要的基地

9.4.3 社区——宗教认同发展的土壤

第五节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宗教是个体自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认同来源。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宗教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宗教还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重要精神背景。祈祷、仪式等宗教信仰的活动对青少年认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心理社会意义。宗教社会化过程在个人认同上的结果之一就是获得一种宗教的社会认同——宗教认同,这也是宗教信徒社会化进程中获得的最重要社会认同之一。研究以认同的相关理论以及宗教心理学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我国民族地区的回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回族青少年宗教认同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规律。回族是个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民族跟宗教认同的关系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点。
  宗教心理学在西方蓬勃发展而中国却鲜见研究。中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全民族信仰宗教。在我国宗教曾经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尽管民族心理研究很少涉及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但是少数民族宗教心理研究却是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
  不同学科对宗教的定义有不同的侧重。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以信仰的对象来定义宗教,把宗教规定为信仰和崇拜神灵的体系;宗教社会学者一般把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宗教的基本因素;而宗教心理学把信仰者个人主观感受的宗教体验视为宗教之最本质的东西。在认同研究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阶段和埃里克森理论之后,当代社会心理学还发展起了两个认同理论,即发端于符号互动论的认同理论和发源于欧洲的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我分类理论。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认同属于群体关系的系统,那么对宗教认同的定义应该从个体与社会生活中群体的关系入手。宗教认同(religious identity)首先是以一定的宗教信仰为前提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认同。因为社会认同是在社会范畴或群体成员关系中获得的自我概念,所以宗教认同是在宗教群体中获得的自我概念。对于宗教认同的获得,大多数人的宗教认同是通过家庭的宗教社会化而获得的,只有少数人是通过有意识地追求获得的。
  鉴于宗教与认同的复杂关系以及回族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研究在方法选择上,采取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研究用自我分类的方法调查了穆斯林青少年自我认同结构的特点、宗教认同在自我认同中的地位;用心理测量的方法研究了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特点;用实验的方法深入探究了民族和宗教认同的关系。对于宗教认同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研究采用质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对182名穆斯林青少年自我分类的研究发现:穆斯林中学生倾向于使用角色和从属关系来进行自我分类,归属特征不是自我分类的依据,宗教除外。穆斯林中学生自我分类体系中,家庭关系(子女)、学生和朋友关系是优势认同。教徒、公民、团员是比较重要的认同。宗教认同是穆斯林中学生用来区分我群与他群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认同之一。
  对391名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测量研究发现:穆斯林青少年对宗教的认同度高;宗教认同的维度体现在宗教体验、宗教认知与探索、崇拜对象、改宗和信仰执著五个方面。穆斯林中学生宗教认同总体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五个维度中仅仅在改宗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年级间差异显著,而且在各维度上都存在年级差异。
  在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关系研究中,研究一(n=241)发现了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相关显著性。研究二(n=215)在对民族意识的强度进行控制后发现,民族意识的强弱在宗教认同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三(n=326)进一步将民族意识的性质控制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个水平,发现了宗教认同在不同民族意识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消极水平上的民族意识导致最高的宗教认同;积极水平上的宗教认同最低,中性的居中。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比较过程中认同威胁的作用。
  以质化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获得、宗教认同的影响因素、个人宗教探索等问题。发现对于回族青少年而言,宗教认同是一种归属,而且宗教认同的发展阶段上表现出归属认同的特点,只有少数的青少年发展到选择的宗教认同阶段。在宗教认同的获得上,穆斯林青少年的宗教认同最初是被包含在民族认同之中的,宗教的即民族的。在个体获得的宗教教育上,影响最大的为隔代亲人(包括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同伴在中学阶段的影响远远不如家人和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从宗教探索上考察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的发展发现穆斯林青少年对宗教的探索很少,较少的人认为自己应该承担宗教的责任和义务。青少年面对的与宗教相关的冲突主要是学校教育内容跟教义之间的冲突,而把宗教教义和学校教育内容放在不同的层面来对待是解决这一冲突的最好方法。宗教对个人成长最大的好处在于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这也是促发宗教探索的最大源动力。研究还对回族生活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参观当地的清真寺、拱北,实地考查穆斯林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
  最后研究得出结论:一、宗教认同是穆斯林青少年自我认同的重要构成,是民族认同最重要的支撑;二、穆斯林青少年对宗教认同度高,宗教认同的维度相对简单;三、民族认同对宗教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机制复杂;四、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发展水平较低;五、穆斯林青少年宗教认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清真寺和社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