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外交决策中的职业外交官个案研究——1941-1945年的约翰·谢伟思
【6h】

美国外交决策中的职业外交官个案研究——1941-1945年的约翰·谢伟思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职业外交官

第一节 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理论

第二节 国务院职业外交官

第二章 谢伟思通过寄送政治报告反馈前方情报

第一节 谢伟思在华使馆任职经历及对华印象

2.1.1 在华游历,了解中国

2.1.2 报告中对中国局势的认识

2.1.3 报告的代表性及所得到的回应

第二节 延安观察团期间的谢伟思报告及其影响

2.2.1 观察团的任务

2.2.2 收集情报的活动及分析结果

2.2.3 报告受到的关注

第三章 谢伟思赴国务院汇报及谈话方式

第一节 1943年首次回国务院述职汇报

第二节 1944年回国务院汇报

第四章 职业外交官面临的不利因素

第一节 国务院内部存在的等级差异

第二节 赫尔利大使与外交官的紧张关系

第三节 决策层内国务卿赫尔的尴尬地位

第四节 职业外交官在外界的消极形象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约翰·谢伟思是二战时期美国派驻中国的职业外交官,负责向美国政府提供来自中国战场的情报和分析建议。谢伟思在战争期间中提出了一项既符合战时要求,又符合美国战后考虑的建议,即向蒋介石施压,迫使其进行改革并与中共合作。遗憾的是,这项建议没有被美国决策者所采纳。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谢伟思从1941到1945年期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认为以谢伟思为代表的职业外交官身处外交第一线,在为决策者提供一手情报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谢伟思等外交官政策主张未被采纳与以下四个方面因素是分不开的:国务院内部等级差异、政治任命官员与职业外交官的微妙关系、决策层内国务卿的政策影响力以及职业外交官在外界的消极形象。这四方面因素归根于国务院所固有的官僚机构特征。
  由于受所处决策位置的牵制,外交官对最后政策的参与或影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统、国务卿、职业外交官、政治任命官员等决策参与者之间相互关系与最终的博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