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的女性哥特阐释
【6h】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的女性哥特阐释

代理获取

摘要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温·雪莱(1797—1851)最负盛名的杰作《弗兰肯斯坦》在将近两个世纪里经久不衰。这部独特的小说自1918年出版以来一直得到诸多评论。在女性哥特小说成为研究热点的今天,《弗兰肯斯坦》又得到评论家的青睐,散发出愈加耀眼的文学光彩。本论文主要采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从三个方面对《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形象进行女性哥特阐释。论文首先根据波伏娃的他者理论,将小说中的怪物形象与父权社会中的女性相结合来分析。怪物的他者身份塑造了他的弱者形象,使他成为女性被边缘化处境的隐喻。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以及吉尔伯特和古芭的女性主义理论,将怪物形象与女性自我阴暗面相结合来分析。怪物的丑陋强大赋予了他强者的形象,从而成为女性自我阴暗面的象征。而怪物短暂的一生则是女性历史的哥特式写照。最后,论文就玛丽·雪莱创作怪物这一形象的动机进行探究。一方面,怪物——玛丽·雪莱“丑陋的后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玛丽·雪莱的“影子”和阴暗面;另一方面,怪物形象也体现了女性写作的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