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酰亚胺薄膜的疏水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6h】

聚酰亚胺薄膜的疏水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绪论

1.1.1 疏水表面概述

1.1.2 Young’s方程模型

1.1.3 Wenzel模型

1.1.4 Cassie-Baxter模型

1.1.5 Wenzel-Cassie模型

1.2 自然界中的疏水表面

1.3 疏水表面常用的制备方法

1.3.1 无机物掺杂法

1.3.2 刻蚀法

1.3.3 表面氟化法

1.4 疏水表面的性质以及应用

1.4.1 疏水材料表面性质

1.4.2 疏水材料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背景

1.6 研究方案

2 无机物掺杂聚酰亚胺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过程

2.2.4 聚酰亚胺薄膜样品的表征手段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底对薄膜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分析

2.3.2 PI薄膜和POSS/PI复合薄膜结构分析

2.3.3 PI和POSS/PI复合薄膜表面形貌特征分析

2.3.4 PI薄膜和POSS/PI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2.3.5 接触角测试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等离子体改性增加薄膜疏水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过程

3.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薄膜厚度分析

3.3.2 薄膜的化学结构分析

3.3.3 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分析

3.3.4 接触角测试分析

3.3.5 力学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改性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疏水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过程

4.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等离子处理时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3.2 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分析

4.3.3 接触角测试

4.4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惯性约束激光聚变(ICF)研究中,通常采用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的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柱腔封口膜,从而实现柱腔与真空靶室的隔离。近年来,随着ICF研究的深入发展,物理实验不再局限于常温下进行,还需要在低温或者超低温环境中进行。然而,低温物理实验发现,当靶处于高真空、超低温环境时,柱腔封口膜上会出现污染物凝结现象,严重破坏激光传输效率,影响物理实验开展,并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发展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疏水薄膜,将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口膜表面污染物凝结问题,为物理实验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论文发展了两种聚酰亚胺封口膜的表面改性方法,有效的调控了薄膜表面浸润性。 第一部分中,采用CNTs,POSS,FSiO2等纳米级粒子无机物进行掺杂,通过简单的溶液混合法,将纳米粒子均匀的混入聚酰胺酸溶液中,最后制备得到聚酰亚胺薄膜。由于纳米粒子的引入,改变了薄膜表面微观结构,从而增大了薄膜对水的接触角。 第二部分中,采用等离子刻蚀联合表面接枝改性方法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改性。等离子刻蚀是对薄膜进行表面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有效的增加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并且刻蚀后薄膜表面可生成能够进一步接枝改性的活性基团,通过接枝改性方法,能够在薄膜表面引入具有低表面能的分子结构。在改变了薄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薄膜表面的化学组成,使得薄膜的疏水性和疏油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表明,同时对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改变,对材料表面的浸润性影响更大,这一工作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著录项

  • 作者

    彭永虹;

  •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凯,尹强;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航空用材料;
  •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疏水改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