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英语学习者回避使用英文短语性动词现象研究
【6h】

中国英语学习者回避使用英文短语性动词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Methodology

Chapter 3 Results

Chapter 4 Discuss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Publications During MA Study

展开▼

摘要

无论是在口语或是书面语里面,短语性动词因其无处不在的普遍性而通常被认为是现代英文中最必不可少的成分,这就使得理解并能熟练应用这种语言形式成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掌握英文所必备的条件。然而,令英语教学者倍感困惑的是,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实际过程中,中国学生回避使用英文短语性动词的情况却非常普遍,因此,找出导致这一特殊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便为以后的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就显得极其重要,而本论文中所进行的实证性研究就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做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在作者进行的这次实验中,总共八十五名平均年龄为二十岁的人员被选取出来作为了测试的对象。在这八十五人中,有七十人为就读于四川省某一般本科院校的二年级及二年级以上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作者根据他们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旧题型)中的成绩高低以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他们英文熟练程度的了解,将其划分为中上与中下两种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并将他们编成六组,分别参与了涵盖多项选择、翻译、回忆性测试这三项内容的实验;考虑到翻译测试会涉及到受试者的中文水平,而回忆性测试内容则几乎不会对英语本族语者存在任何问题,因此,十五位美国受试者只参加了这项研究中关于多项选择的测试。至于实验材料,其中包括了两种不同类别的短语性动词,一类是仅具备字面含义的短语性动词,另一类为兼有比喻引申含义的短语性动词。变量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相对于美国受试者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回避使用短语性动词的频率更高,他们更偏向使用以单个词形式出现的短语性动词的对等体;另一方面,在参加这次实验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无论他们的层次或水平如何,即无论他们是中上类别或是中下类别,他们都更喜欢使用只具备字面含义的短语性动词,而非兼具引申或比喻含义的同类词汇。本文作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实际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外语习得者的语言熟练程度、其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运用的技巧、短语性动词本身不同的种类以及各种测试或考察的具体类型,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二语习得者的现实表现,让他们出现诸如尽可能地避免使用短语性动词这样的情况,另外,英语动词短语本身的语义难度或复杂性也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回避使用英文短语性动词的原因之一。综合本文的实验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差异,也就是中文与英文在形态或结构上的不同,以及中国人与讲英语的人群在习惯性思维上的区别,都导致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潜意识里对英文短语性动词有一种生疏感甚至是恐惧感,从而间接导致了其回避使用英文短语性动词这一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本研究也证明了这样一种对语言结构的回避行为其实也是过渡语或中介语在语言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其施加作用并对其学习结果产生影响的一种表现。 本研究对英语短语性动词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英语短语性动词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按短语性动词的语义和结构对其进行分类,在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利用语境来理解短语性动词,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营造出一种利于双向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短语性动词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来,因为这种动词出现在口头交际中的频率要远高于书面材料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