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模式的构建
【6h】

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模式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论文写作背景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2.1项目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2项目管理的概念

2.3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2.4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和阶段理论

2.5项目管理团队的几种组织结构

2.6项目管理成功的条件

第3章学科馆员及其研究现状

3.1学科馆员概念分析

3.1.1学科馆员概念的演变

3.1.2信息传递模式与学科馆员服务

3.1.3学科馆员与参考馆员

3.2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变革

3.2.1第一代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3.2.2第二代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3.3国外设置学科馆员的现状

3.3.1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

3.3.2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

3.4国内设置学科馆员的现状

3.5学科馆员演变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3.6某高校图书馆简介

第4章学科馆员管理模式的构建

4.1概念阶段

4.1.1需求识别

4.1.2可行性分析

4.1.3确定构建原则

4.1.4组建团队

4.2设计阶段

4.2.1制定目标

4.2.2设立专职岗位和明确岗位职责

4.2.3组织机构调整

4.3实施阶段

4.3.1挖掘培养现有人才和引进紧缺人才

4.3.2改革分配和激励机制

4.3.3引进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

4.4终止阶段

4.4.1考核指标要素

4.4.2考核指标原则

4.4.3考核指标体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一项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文献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学科馆员的设置与否,直接关系到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关系到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质量。 本文首先综述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学科馆员相关概念,讨论了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馆员的必要性。从学科馆员的构建来看,就是针对一个特定的需求,组织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技能的成员为特定小组,并通过定义相关阶段内容和合理安排资源使用,从而完成学科馆员的构建。因此根据某高校图书馆的馆情,应用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学科馆员的构建过程。从概念阶段入手,讨论了构建学科馆员的需求识别、可行性分析、构建原则和团队组建;在设计阶段探讨了构建学科馆员的目标制定、专职岗位设立和明确岗位职责以及组织机构调整;落实到实施阶段分析了挖掘培养现有人才和引进紧缺人才、改革分配制度和建立激励机制、引进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终止阶段终止于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