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现代小说形象在西方的建构——哥伦比亚翻译选集研究
【6h】

中国现代小说形象在西方的建构——哥伦比亚翻译选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search Significance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Studies on Translation Anthology

1.2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mage through Translation

1.3 Studies on Columbia Translation Anthologies and Their Anthologists

Chapter Two Literary Image in Translation:Obsession with China

2.1 Literary Themes:Moral Burden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2.2 Major Literary Trends

2.3 Pervading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hapter Three Cultural Image in Translation:Ambivalence toward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3.1 Social Hierarchy

3.2 Traditional Chinese Ethics

3.3 Traditional Chines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Chapter Four Motives Behind Anthologists’ Choices in Image Construction

4.1 Evolution of the Images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4.2 Motives behind the Divergent Images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Chapter Five Metonymies of Translation Anthology in Image Construction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西方汉学的重镇,自二战初始便将目光投向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于不同历史时期出版了形象迥异的中国现代小说翻译选集。这些选集凝结了几代海外汉学家的心血,展现了他们不同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文学立场,在传播中国文化与文学形象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较之于目前在西方出版的单行本译著,研究者对翻译选集这种翻译和出版形式鲜有关注,其在形象塑造上的特殊性和本质特点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以出版于1944、1971和1981年的哥伦比亚中国现代小说翻译选集为研究对象,综合借鉴“改写”和“转喻”翻译理论,对选集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以及副文本进行全面梳理,从而深入剖析中国现代小说在文学和文化两个维度的不同形象,探索其中演化过程。由于本研究的视野与比较文学形象学相契合,论文进一步借助了形象学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论述,分析不同形象背后的生产机制和动因,旨在揭示隐藏于汉学家翻译和编撰背后的文学立场、文化语境和权力运作。
  研究表明,三部翻译选集所塑造的中国现代小说形象经历了从推崇社会意义到重视文学价值,直至在两者间取得平衡的过程。编选者和译者作为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文学观点、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国学在西方的发展以及目标读者等因素都参与了编纂和翻译实践,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形象的变迁。基于上述研究,论文继而揭示了翻译选集在形象塑造上的转喻性,期望对将来构建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形象有所裨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