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6h】

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1.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受损法律原因分析

1.1现行立法否认大学生劳动主体资格

1.2司法实践错误的理解劳部发309号意见并扩大其适用范围

1.3相关民事法规对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障不力

2. 大学生兼职劳动主体资格分析

2.1域外法律对劳动者概念的界定

2.1.1两大法系关于劳动者概念的研究及其评析

2.2我国劳动法理论对劳动者概念的界定

2.3大学生兼职劳动应具备劳动主体资格

2.3.1域外立法对界定大学生劳动者资格的意义

2.3.2我国对劳动主体资格认定理论已不适应社会发展

2.3.3兼职大学生不为劳动者的理念与现行法律制度冲突

2.3.4大学生并未明确被劳动法排除于劳动者之列

3. 大学生兼职法律关系分析

3.1域外相关理论研究

3.1.1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

3.1.2英美法系界定劳动关系的观点

3.2我国劳动关系界定需要参考的因素

3.2.1主体

3.2.2意思表示

3.2.3劳动的性质

3.3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3.3.1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3.3.2上述理论对界定大学生兼职劳动关系性质的借鉴意义

4. 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保障的途径

4.1通过司法解释形式明确赋予大学生劳动主体资格

4.2加大执行力度,促进《劳动合同法》高效实施

4.3雇佣关系强化

4.4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凤羽;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玉梅;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学理论;
  • 关键词

    大学生兼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