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研究——现状、问题、突破方向的选择
【6h】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研究——现状、问题、突破方向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研究方法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4本文的主要贡献

1.5相关概念界定

2.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背景、动因及基础

2.1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背景及动因

2.1.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2.1.2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1.3东北亚地区各国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2.2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基于区位理论分析

2.2.1 区位及区位优势的概念

2.2.2影响区位条件的主要因素

2.2.3东北亚地区的区位分析

3.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

3.1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历程

3.1.1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起步阶段

3.1.2东北亚地区合作缓慢发展阶段

3.1.3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新阶段

3.2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

3.2.1东北亚地区合作现状

3.2.2已经形成的区域合作机制

4.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4.1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4.1.1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合作机制

4.1.2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仍然停留在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状态

4.1.3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多为民间自发行为,未引起区内发达国家和实业界的足够重视

4.2比较研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缓慢的原因

4.2.1选取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作为比较对象的原因

4.2.2比较研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缓慢的原因

5.以图们江地区开发为突破口,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5.1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图们江区域项目开发概述

5.1.1图们江地区的地理范围

5.1.2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简况

5.1.3图们江地区开发现状

5.1.4图们江区域项目开发的原则、合作机制与任务

5.2图们江区域项目开发的空间布局与基本策略分析

5.2.1图们江区域开发的空间布局

5.2.2图们江区域进一步开发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后 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也在加快,相形之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显得不尽如人意,东北亚是一个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地区,由于其政治、历史的特殊性,使推进其区域经济合作更加困难。所以研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合作的突破口,进而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增强各国间的相互经济联系,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将促进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基于上述因素,本文以东北亚特定地理空间为背景和研究客体,运用区位理论对东北亚地区进行分析,说明东北亚地区存在区位优势,具有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潜力。进一步研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突破方向。 本文共分五章内容来论述: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的主要贡献等内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问题提出以来,我国学者及东北亚各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观点和主张。其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帮助作用,是本文写作的重要基础条件。另外,本文列出现有的对于东北亚地区范围界定的几种不同观点,并说明本文所指的东北亚地区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比较,找到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存在问题并借鉴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的经验,来提出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建议。文中具体在分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缓慢的原因时,通过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比较,来找到阻碍其发展的因素,然后,根据所分析出的问题,借鉴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成功的经验来指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突破方向。 第二章主要阐述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背景、动因及基础。论文首先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东北亚地区各国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三个方面来论述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环境和基础。紧接着运用区位理论对东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各国的自然资源和差异性及经济互补性进行分析,说明东北亚地区具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东北亚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但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他们在产业结构、资本技术、市场需求、劳动力资源等诸方面有巨大的互补性。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得出,东北亚地区特定的区位条件是其展开合作的基础,也是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的动力。 通过第二章的阐述,可以看到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良好基础和环境,但是现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昵?这就涉及到第三章的内容,关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从提出至今已经近20年了,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进入21世纪后的发展新阶段。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随着东北亚各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改变,各国关系出现缓和,而此时世界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式决定将图们江流域开发作为第五次联合国开发计划,至此,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开始起步。90年代中后期,各国经济发展都处于步履艰难的时期,又遇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合作,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各国通过实施各种政策和调控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出经济低谷,各国经济出现了根本性转机,同时,东北亚各国的双边关系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形势的好转使他们开始重新注视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并在合作领域和深度上都有所扩展。至此,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在经历了近20年的开发合作,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了明显的进展,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的领域由贸易和投资扩展到产业合作、金融合作、能源合作、劳动力资源合作、农业合作、环保合作等领域,而且地区内开始探讨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例如,由中国吉林省、日本鸟取县、韩国江原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建立了“环日本海地方政府首脑会议”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地方政府首脑会议,商讨地区合作与发展问题。珲春、境港、大连、北九州、束草等城市之间都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东北亚地区目前成立了许多组织,这些组织汇集了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专家学者、金融及企业界人士,他们通过各种论坛和研究项目,进行对话、协商来研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探讨建立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机制。 虽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第四章就是基于前面的讨论来寻找东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经过近20多年合作开发,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尽管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还处于松散的联合状态,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合作机制,合作仍然停留在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状态,表现为“地方政府热,中央政府冷”的状况。而且合作多为民间自发行为,未引起区内发达国家和实业界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缓慢。为了找到致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论文将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进行对比研究。东北亚地区与大湄公河流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作的参与方都是既包括整个国家又包括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且在社会制度上成员国都是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起点都是项目开发,合作至今年限差不多,文化背景很相似。论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与大湄公河流域对比分析得出,在政治上,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政治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历史遗留问题、大国利益矛盾、安全等问题一直存在且不易解决,在经济上,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相差甚远,在人种、语言、文化和宗教上具有复杂性。而大湄公河流域各国由于对“东盟意识”的认同,使他们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同时,他们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只有泰国相对高些,这正好突出泰国作为核心国的经济实力,在文化方面,他们的文化背景极为相似。虽然是多民族但是国家间山水相连、民族间血脉相承,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文化与商业交往。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阻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很难控制和改变,所以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可以借鉴大湄公河流域的经验:大湄公河流域从项目合作开始,始终坚持合作开发的不断扩大与深入,最终形成次区域合作组织。这样可以避开政治矛盾与冲突,更好的发展项目合作开发。因为政治因素是阻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论文第五章提出以图们江地区开发为突破口,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图们江流域是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首个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对其开发还处在基础性开发阶段,有待深入,所以,可以通过加快图们江地区的物流建设、以双边合作推动多边合作、政府与企业联动、筹建东北亚银行等政策,深化图们江流域的合作,使其范围不断扩大,东北亚所有的国家都参与进来,最终扩展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本文以世界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依据和基础,全面探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和问题,具体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在经济研究中运用较为广泛。本文以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历史与现状为基点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开阔研究的视野,进而有助于揭示东北亚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的区别与联系,发现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归纳演绎法:归纳的核心是从具体到抽象,演绎的核心是从抽象到具体。通过归纳与演绎的互动,就能够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文在搜集整理东北亚地区经济关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依据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框架进行演绎。为此,本文在尽可能搜集最新的、全面的数据基础上借助贸易结合度、双边贸易等资料数据,分析东北亚各国的经济结构。 (三)系统研究法:以控制、信息因素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理论,从不同层面揭示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