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化学史教育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历史中的化学》教材的设计研究
【6h】

基于化学史教育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历史中的化学》教材的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0前言

1我国化学史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校本课程《历史中的化学》的课程目标

4化学史教育《历史中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基于化学史教育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历史中的化学》教材的设计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研究生秦婷指导教师彭蜀晋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编制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的高中校本课程教材成为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教材中体现以校为本,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提供资源支持和方法指导,已成为校本教材编制过程中倍受瞩目的焦点。而化学史知识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许多化学史料编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进行化学史教育可以使化学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的发展,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本研究就是要将化学史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建设结合起来,达到在高中系统性开展化学史教育的目的。 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前言,阐明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的要求,论述了我国化学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的主要方法,最后对论文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做出必要的解释。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化学史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说明了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化学史教育的价值。 第三部分,为调查研究,是笔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署星中学对高一、高二学生以及校内所有化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分析,总结出了该校内外环境特点,并归纳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第四部分,分别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方面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与本教材建设相关或影响本教材建设的理论。在哲学方面,笔者从当代课程知识观、教育的个体社会化职能、化学知识的价值几点论述了本校本课程建设的哲学依据;在心理学方面,谈到了行为主义课程观、人文主义课程观与认知心理学对本教材设计的指导;在社会学方面,考虑了当代政治与本国文化对课程内容的影响。 第五部分,在理论研究和教材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基于化学史教育的高中校本课程教材的建设分别从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这四个方面是:教材的内容定位、内容组织、编写原则与教材结构。最后还列出了校本课程《历史中的化学》课程内容纲要,并编写了教材第一章内容,以供编写者参考。第六部分,对本教材开发的后续问题:(1)如何与国家课程衔接;(2)配套辅助材料的开发,做了讨论与展望。

著录项

  • 作者

    秦婷;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彭蜀晋;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化学;
  •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史; 校本课程; 教材设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