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6h】

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问题提出

2.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1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2.2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2.3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程

2.4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

2.4.1目标理论

2.4.2特质理论与状态理论

2.4.3判断理论

2.4.4动力平衡理论

2.5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5.1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因素

2.5.2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因素

2.6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2.6.1跨文化研究概述

2.6.2中国文化中的三种幸福观

2.6.3藏族文化下的幸福观

3.研究过程

3.1研究的假设

3.2问卷的选择与设计

3.3研究对象的选择

3.4问卷分析方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概况

4.1.1小学教师总体主观幸福感

4.1.2小学教师在不同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概况

4.2小学教师在不同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4.2.1性别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4.2.2婚姻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4.2.3民族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4.2.4年龄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4.2.5学历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4.2.6工作地区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4.3小学教师自述幸福感概况

4.4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研究

5.讨论

5.1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概况

5.1.1小学教师总体主观幸福感

5.1.2性别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

5.1.3婚姻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

5.1.4民族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

5.1.5年龄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

5.1.6学历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

5.1.7工作地区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

5.2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研究

5.2.1经济因素与主观幸福感

5.2.2家庭生活与主观幸福感

5.2.3心身状况与主观幸福感

5.2.4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5.2.5工作性质与主观幸福感

5.2.6目标达成程度与主观幸福感

6.研究结论与研究总结

6.1研究结论

6.2研究不足

6.2.1样本选择上

6.2.2问卷选择上

6.2.3研究范围上

6.2.4研究方法上

参考文献

附录: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掌握人们心理状况的晴雨表。本研究旨在测查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讨论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以探讨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研究中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8名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一般;正性情感水平中等偏上;消极情绪体验处于中等水平;教师自评有些幸福,但幸福的程度不高。 二、女教师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自述幸福感方面均显著高于男教师,负性情感体验显著低于男教师,即女教师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 三、未婚教师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自述幸福感各方面的得分略高于已婚教师,负性情感指数略低于已婚教师,但二者在这四个方面没有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四、少数民族教师(主要是藏族教师)在正性情感与自述幸福感方面显著高于汉族教师;在负性情感体验上显著低于汉族教师;少数民族教师在生活满意度上高于汉族教师,但没有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少数民族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汉族教师。  五、不同年龄的教师在负性情感体验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与自述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 六、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生活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与自述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 七、在不同地区工作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及自述幸福感上,均是县城教师>乡镇教师>农村教师;在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自述幸福感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体验上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县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乡镇教师,农村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 八、人际关系、工作性质、心身状况、工作地区及生活预期目标达成程度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有高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