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吕天成《曲品》戏曲美学之“中和”观
【6h】

吕天成《曲品》戏曲美学之“中和”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吕天成及其《曲品》概况

第一节 吕天成及其创作

第二节《曲品》概况

第二章 《曲品》戏曲美学之“中和”美

第一节 “中和”作为一种美学理论

第二节 《曲品》戏曲创作论之“中和”观

一、“妙选生题”

二、“合之双美”

三、“苦乐相错”

第三节《曲品》戏曲批评论之“中和”观

一、情境有致

二、雅俗共赏

三、美善相携

第三章《曲品》“中和”观研究之意义

第一节深入探究戏曲理论之美学意味

第二节全面总结《曲品》之品评标准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吕天成及其《曲品》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曲品》不仅收录了众多的传奇作家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且就戏曲创作的语言、音律、题材、情节、结构以及人物性格等还提出了相应的品评标准。但其戏曲美学思想却未得到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中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和之美体现在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显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价值。我们在对《曲品》戏曲美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发现,《曲品》中所反映的戏曲美学思想其实就是一种戏曲美学的大“中和”,其折中调和的论调更是体现了戏曲美学的“中和之美”。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陈述《曲品》在戏曲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分析前人的研究后提出新问题,这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第二,概述吕天成的生平以及《曲品》的整体情况,从其写作时间、体例、规模、版本和品评标准等进行专门介绍。
   第三,对“中和”这美学范畴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论述其美学特征,并将之引入戏曲批评领域。探讨《曲品》在主题题材、情节结构、戏曲语言、审美与教化功能等方面体现出的这种调和的中和美思想。
   将中和之美引入品评实践本身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用之分析具体的戏曲品评著作更富有挑战性,因此,本文在理论方面以及理论和作品的结合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还恳请以后的学者取长补短,以丰富我国戏曲美学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