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业时代的文学接受和批评分裂——以《兄弟》和《你在高原》为例
【6h】

商业时代的文学接受和批评分裂——以《兄弟》和《你在高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1章 “《兄弟》现象”的阐释及其分析

1.1 “《兄弟》现象”的界定

1.2 对“《兄弟》现象”的分析

第2章 “《兄弟》现象’’下的文学生态探究

2.1 读者的认证体系——大众商业文化

2.2 批评界的问题

2.3 纯文学的分化

第3章 “《兄弟》现象”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文学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的读物,已经越来越亲近大众,一个文学的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许多传统作家开始“改换门庭”,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转型之作,拉开文学的转型大幕,而且这些作品也越来越亲和大众。在文学转型的作家之中,余华不得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成功的代表。他的前两次转型都是极为成功的,在评论界获得极高的赞誉,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然而余华在世纪之交的第三次转型,却引来评论界的大肆批判,与评论界的大肆批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读者却对这本书追捧至极。本文将以此来引入一个文学现象,即读者的阅读趣味与文学评论界的评判标准之间的差异,并称之为“《兄弟》现象”。通过对读者与批评界的审美差异的分析来探讨商业时代的文学接受和批评分裂,找出当代文学界存在的部分“纯文学”的世俗化倾向的原因以及批评界机制的落后性,进而分析当代人的社会文化状况,并阐述新的文学机制建立的问题。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第一部分首先对“《兄弟》现象”进行阐释,在对“《兄弟》现象”进行界定的同时引入张炜的一部纯文学新作《你在高原》来作对比。在此我将文学作家群出现分化(继续自己的纯文学之路还是转向世俗化),读者与评论界的评判反差巨大这种现象称之为“《兄弟》现象”,然后对这一现象进行分解与分析,主要从读者、评论者以及作家这三方面进行。第二部分承接第一部分中对“《兄弟》现象”的分析,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探视“《兄弟》现象”所体现的当下文化生态批评与探究。文学作品不能以读者的数量来判断价值,但是读者数量的变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来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兴衰。因而,大众商业文化背景下读者的认证体系不得不纳入当下文化生态研究范围之内。另外,评论界作为引导大众文化潮流的一个推手,其在当下文化生态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当下我们的评论界的风气如何,其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是否要进行转变,在这部分都要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作为文学主体的作品本身,其产生是与作家密不可分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几大问题都将在这部分进行阐释,这也构成本研究课题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兄弟》现象”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文学源于生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不可避免的要被打上当时社会的烙印,文学所探讨的主题与哲学、美学、政治学、社会文化学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文学家也都可以被视为哲学家或者社会学家。因此,作家在创作时受到时代影响而产生写作上的转变是正常也是必然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