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下的高校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研究
【6h】

基于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下的高校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2 研究综述

2.1 马基雅维利主义研究综述

2.1.1 马基雅维利及《君主论》

2.1.2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概念

2.1.3 进化理论视角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2.1.4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测量

2.1.5 马基雅维利主义相关实证研究

2.2 内隐测量方法概述

2.2.1 偏好判断法

2.2.2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2.2.3 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

2.2.4 Go/No-Go联想测验(GANT)

2.2.5 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

2.3 人格特质的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研究

3 研究假设

4 研究一 高校学生外显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征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2.3 数据处理

4.3 研究结果

4.3.1 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Ⅳ量表的预研究

4.3.2 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Ⅳ量表正式测量结果分析

5 研究二 内隐马氏人格的存在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实验设计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程序

5.3 研究结果

6 研究三 内隐马氏人格的测量及其与外显马氏人格的关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实验对象

6.2.2 实验设计

6.3 实验结果

6.3.1 内隐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征

6.3.2 外显与内隐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关系

7 讨论与分析

7.1 外显测量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

7.1.1 高校学生外显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征

7.1.2 高校学生外显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差异分析

7.2 内隐测量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

7.2.1 偏好判断测验和SC-IAT

7.2.2 内隐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点

7.3 对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两种方法下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质的一致性的讨论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人格研究为人类的行为提供了广泛的解释,是心理与行为科学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人格特质的黑暗面和阳光面都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黑暗人格三联征(简称“黑三”)对人格黑暗面的研究弥补了包括大五人格等在内的人格光明面研究的局限性。在对“黑三”的研究中,尤以马基雅维利主义倍受关注。
  马基雅维利主义(简称“马氏人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亦正亦邪”:不但成就动机强、擅长印象管理、实用主义、善于把控局面,同时也较为冷酷无情、擅长操纵、不受普世道德的束缚。马基雅维利主义作为根植于人性深处的特质,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个体身上,当个体表现出这种特质或行为特征时,我们称之为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简称“高马个体”),同样,当个体未表现出相关特征时,则是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简称“低马个体”)。马氏人格在西方心理学中已经是发展成熟的科学构念,国内相关研究还不多。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内隐社会认知的偏好判断任务范式证明了内隐层面上马氏人格的存在,并采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法(SC-IAT)对内隐马氏人格进行测量,同时结合外显的测量工具对高校学生马氏人格进行实证性研究。
  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研究一:对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90名学生进行Mach-Ⅳ量表调查,并根据得分结果,划分出马氏得分高低组,参与后续实验研究。研究二:被试均来自研究一中的外显高分者,共67人,运用任务分离范式——偏好判断测验探讨内隐马氏人格的存在。研究三:从研究一中筛选出被试75人,其中高马个体32人,低马个体43人,采用IAT的变式SC-IAT对内隐马氏人格进行测量,分析内隐测量下的马氏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内隐马氏人格和外显马氏人格的关系。
  分析和讨论后,结论如下:
  (1)内隐马氏人格是存在的;
  (2)外显马氏人格和内隐马氏人格是两个独立的结构,两者之间存在着低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