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7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
3
掌桥科研
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学术工具
文档翻译
收录引证
论文查重
文档转换
科技查新
期刊发表
论文辅导
首页
成为会员
我要充值
退出
我的积分:
中文会员
开通
中文文献批量获取
外文会员
开通
外文文献批量获取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我的包量
我的余额
登录/注册
文献导航
中文期刊
>
中文会议
>
中文学位
>
中国专利
>
外文期刊
>
外文会议
>
外文学位
>
外国专利
>
外文OA文献
>
外文科技报告
>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美国国防部AD报告
美国能源部DE报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
美国商务部PB报告
外军国防科技报告
美国国防部
美国参联会主席指示
美国海军
美国空军
美国陆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
美军标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美国国土安全数字图书馆
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
兰德公司
美国政府问责局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图书馆
OALIB数据库
在线学术档案数据库
数字空间系统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机构库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
美国政府出版局(GPO)
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字图书馆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
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
美国能源部文献库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美国陆军协会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
英国空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导弹威胁网
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
法国国际关系战略研究院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宇航联合会
美国防务日报
国会研究处
美国海运司令部
北约
盟军快速反应部队
北约浅水行动卓越中心
北约盟军地面部队司令部
北约通信信息局
北约稳定政策卓越中心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
美国国防预算办公室
美国陆军技术手册
一般OA
科技期刊论文
科技会议论文
图书
科技报告
科技专著
标准
其它
美国卫生研究院文献
分子生物学
神经科学
药学
外科
临床神经病学
肿瘤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公共卫生&环境&职业病
应用微生物学
全科医学
免疫学
动物学
精神病学
兽医学
心血管
放射&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儿科
医学进展
微生物学
护理学
生物学
牙科&口腔外科
毒理学
生理学
医院管理
妇产科学
病理学
生化技术
胃肠&肝脏病学
运动科学
心理学
营养学
血液学
泌尿科学&肾病学
生物医学工程
感染病
生物物理学
矫形
外周血管病
药物化学
皮肤病学
康复学
眼科学
行为科学
呼吸学
进化生物学
老年医学
耳鼻喉科学
发育生物学
寄生虫学
病毒学
医学实验室检查技术
生殖生物学
风湿病学
麻醉学
危重病护理
生物材料
移植
医学情报
其他学科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主题
主题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高级搜索 >
外文期刊
外文会议
外文学位
外国专利
外文OA文献
中文期刊
中文会议
中文学位
中国专利
外文科技报告
清除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
>
安全与环境工程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本刊刊于1994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季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及时报道安全与环境两大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安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主要刊载内容包括:安全原理、安全防护、安全鉴定、安全技术;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噪声与振动控制、尘毒控制;产业安全、机电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水资源保护、生态工程、固废处理、处置与利用、环境设备开发、环境信息技术等。读者对象,非常适宜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更多
发文量:
0
被引量:
1780
H指数:
1
开始收录时间:
1989(1)
CNKI综合因子:
0.981
维普期刊影响因子:
1.402
万方期刊影响因子:
1.14
创刊时间:
1994
安全与环境工程
-联系信息
主编:
赵云胜
电话:
027-67885049
邮箱:
aqyhj@cug.edu.cn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编:
430074
收录汇总
刊内文献检索
投稿信息
刊期浏览
2022
3期
6期
1期
4期
2期
5期
2021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6期
2020
4期
2期
6期
5期
1期
3期
2019
3期
1期
6期
5期
4期
2期
2018
5期
3期
1期
6期
4期
2期
2017
6期
5期
4期
3期
1期
2期
2016
6期
5期
3期
4期
2期
1期
2015
6期
5期
1期
4期
3期
2期
2014
1期
2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013
5期
4期
3期
1期
6期
2期
2012
4期
1期
3期
2期
6期
4期
5期
2011
3期
1期
5期
4期
2期
6期
2010
5期
3期
1期
2期
6期
4期
2009
1期
2期
3期
6期
5期
4期
2008
3期
4期
1期
2期
2007
3期
2期
4期
1期
2006
3期
4期
2期
1期
2005
4期
3期
1期
2期
2004
3期
2期
4期
1期
2003
1期
3期
2期
4期
2002
2期
3期
1期
4期
2001
3期
1期
4期
2期
2000
4期
1期
3期
2期
1999
4期
3期
1期
2期
1998
4期
3期
2期
1期
1997
2期
3期
1期
4期
1996
4期
1期
3期
2期
1995
1期
4期
3期
2期
1994
1期
2期
4期
3期
1期
1988
3期
2期
1期
1984
1期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年第3期
学科
年度
全选(
0
)
清除
导出
排序:
按相关性
按时间降序
按时间升序
共
4384
条结果
1.
工业开发区规划环境风险影响评价——以福建省某开发区为例
蔡如钰;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通过对福建省某工业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实例的研究,阐述了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和内容,即风险识别、风险影响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的技术方法和内容.
工业开发区;
环境风险评价;
防范措施;
2.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刘献辉;
周兵利;
崔芳云;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以大西比1 000系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为例,详细介绍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监测仪器和子站附属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完整、准确,从而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参考.
环境空气;
自动监测;
子站;
维护;
3.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性能的研究
张立娜;
陈泉源;
柯玉娟;
高佳兴;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以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对比研究该吸附剂对酸性大红GR和活性红紫X-2R两种不同性质染料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其对酸性大红GR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污泥活性炭作吸附剂处理浓度均为100 mg/L的上述两种染料废水,在pH值为6、投加污泥活性炭分别为5 g/L和6g/L时,脱色率可达99.89%和94.81%;污泥活性炭对酸性大红GR的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污泥活性炭;
吸附;
酸性大红GR;
活性红紫X-2R;
4.
水涤脱附条件下活性炭脱硫中有效吸附位的研究
刘义;
杨卫波;
杨秀峰;
曹子栋;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以不同活性炭材料吸附性能测试实验的结果为依据,研究了在水涤脱附条件下活性炭脱硫的机理,指出水在吸附位部分失效过程中起到的几种作用,并从有效吸附位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吸附材料特性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产生有效吸附位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反应空间,使之能满足反应分子间距和空间构型的条件.研究表明:吸附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外表面积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平均孔径40~50A、颗粒直径为3 mm左右的中孔型颗粒活性炭,是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
水涤脱附;
活性炭;
吸附位;
反应空间;
烟气脱硫;
5.
磷石膏理化特性对磷石膏库稳定性的影响
何君;
赵云胜;
梅甫定;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通过磷石膏理化特性和晶体结构测试,揭示了磷石膏具有在纯水和盐水中溶解度不一、并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变化其溶解度不断变化的特征,磷石膏晶体结构也具有这种特性,为磷石膏稳定性研究提供依据.
磷石膏;
理化特性;
稳定性;
6.
基于置信因子的交通隧道模糊综合评价
李光晓;
李孜军;
邹文斌;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为了解决交通隧道评价中存在的大量随机性和模糊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因子的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带置信因子的交通隧道模糊评价模型,用于科学、定量地确认危害产生的原因;通过确定置信因子和建立模糊综合评判信度,补偿评判中主观信度,实现危险控制过程;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和可靠的,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置信因子;
权重;
交通隧道;
模糊评价;
7.
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单明敬;
张永红;
魏英杰;
陈小新;
王凌冰;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阐述了油田作业安全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井队安全管理的一些对策,以期对油田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油田作业;
安全管理;
对策;
8.
城市浅埋隧道工程爆破震动效应与安全评价
翟旭东;
彭立敏;
吴涛;
李兴龙;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1期
摘要:
结合深圳地铁试验段2201标浅埋隧道爆破施工实际,进行了地表质点震动监测,提出了应在保证施工安全和不影响地表建(构)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爆破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并以<爆破安全规范>为基础通过现场爆破试验测定结果,确定合理的爆破安全判据的思路.
爆破震动效应;
安全评价;
浅埋隧道工程;
深圳地铁;
9.
基于CSR模型的我国湿地退化地学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刘德良;
孙自永;
周海玲;
杨丽;
余绍文;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基于成因-状态-结果(CSR)模型,构建了适合我国湿地退化监测和评价的地学指标体系,即由成因指标、状态指标、结果指标组成,选取水文与水文地质、污染物排放、湿地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作为湿地退化成因指标,选取湿地景观、生物、水文、水质和土壤作为湿地退化的状态指标,选取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产量和净化功能作为湿地退化结果指标,每类指标又分为类别指标、次级指标和三级指标3个层次;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科学评价湿地环境变化和完善湿地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湿地退化;
地学监测指标体系;
CSR模型;
10.
混合型植物人工浮岛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希;
铁柏清;
彭陵文;
李高明;
李杰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采用浮岛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水桶为模拟场所,通过在桶内的生活污水水体表面混合种植各种植物,研究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水体中TN、TP、COD的降解等,结果表明混合型植物人工浮岛对TN、TP的去除效果比单一植物要好,COD的去除率也达到80%,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工浮岛;
总氮;
总磷;
COD;
11.
聚合硫酸铁和钙盐除氟试验研究
史婷婷;
杨秀丽;
王宁涛;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了单独投加聚合硫酸铁(PFS)去除氟的最佳反应pH值、最佳振荡时间、投加量,以及钙盐(CaCl2)与聚合硫酸铁联合投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独投加聚合硫酸铁絮凝沉降法除氟时,pH值为5.5~6.5,有利于氟的吸附,最佳振荡时间为120 min;先投加氯化钙后投加聚合硫酸铁的方法除氟效果更好.
聚合硫酸铁(PFS);
钙盐(CaCl2);
絮凝沉降法;
除氟;
12.
公路隧道事故预防分析
蒋培玉;
沈斐敏;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探讨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可能导致隧道火灾事故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在隧道内减少可燃烧物品数量和采用阻燃或不燃物品做内装饰是降低隧道火灾发生概率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预防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和火灾的具体对策.
公路隧道;
交通事故;
火灾;
事故树分析法;
13.
露天矿高陡边坡落石防护墙设计研究
张新光;
朱和玲;
麦尚德;
赵兴;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将落石灾害防治研究引入到露天矿高陡边坡,结合河南省洛钼集团矿山公司某边坡落石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首先采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落石运动轨迹的影响因素和运动方程,指明了落石防护设计的依据;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50块落石进行随机测试,重点考察落石的落点分布范围、弹跳高度和总动能等要素,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边坡实际条件,设计了三道防护墙拦截落石的方案;最后确定了各道防护墙的位置、高度以及最小抗冲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对落石的拦截率达到100%,对露天矿高陡边坡落石灾害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露天矿;
落石;
轨迹;
数值模拟;
防护墙;
14.
主沟槽长度计算方法对尾矿库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唐猛;
邓书申;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针对尾矿库使用后期进行防洪安全分析时,涉及的一个重要的计算参数--主沟槽长度的不同取值方法,对尾矿库防洪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推荐了一种相对准确的主沟槽长度计算方法.
尾矿库;
主沟槽长度;
防洪安全分析;
15.
合成氨厂液氨储罐泄漏环境风险分析
周德红;
赵云胜;
胡敏涛;
邓航;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根据液氨的特性,对合成氨厂液氨储罐区氨泄漏的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液氨储罐泄漏扩散的过程和事故后果模式,确定了合成氨厂液氨储罐区的危险点;然后举例预测合成氨厂液氨储罐泄漏后在D、E大气稳定度下液氨扩散范围及半致死浓度、立即致死浓度范围.该研究可供我国合成氨装置的风险评估参考,也为预防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和液氨泄漏事故预警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全国的合成氨项目和化工项目的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液氨储罐;
泄漏;
风险分析;
预测;
16.
区域工业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综合评判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林积泉;
王伯铎;
马俊杰;
钟同畅;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为了综合判断区域工业行业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分别定义了工业环境影响评判系数和工业环境经济系数,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以西安市为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造纸及纸制品业对西安市的环境影响最大,环境影响系数分别为0.332 2和0.304 6;环境经济系数较差的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环境经济系数分别为151.650 0、34.798 3、19.652 0、8.032 2.环境影响与经济效益评判模型的建立为区域环境管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
区域工业;
环境影响;
经济效益;
综合评判;
17.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徐礼萍;
吴剑刚;
刘珊;
刘玉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以国家重点公路杭州-兰州线奉节-云阳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 从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等几个方面对拟建公路项目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景观环境) 进行现状评价, 并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特点,分析了该项目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的不利的潜在影响, 从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高速公路项目;
山区;
景观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18.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沉降性能研究
金涛;
曾科;
刘明辉;
苏高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采用以内循环技术为原理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高浓度大豆蛋白废水进行厌氧处理,主要对该反应器上、下部厌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沉降速度及胞外多聚物(ECP)等沉降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床上、下部厌氧颗粒污泥平均沉降速度分别为43.29 m/h 和48.95 m/h;下部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各主要成分含量低于上部颗粒污泥;污泥床中粒径大于0.45mm的颗粒污泥占90%以上;颗粒污泥粒径和胞外聚合物对其沉降性能有重要影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ASB);
颗粒污泥;
粒径分布;
胞外多聚物(ECP);
19.
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吴有信;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质灾害与地质风险的地球物理特征,对采区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方法的特点与勘探效果以及在煤矿灾害防治中如何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前景.
综合物探;
地质灾害;
全三维解释;
20.
宜万铁路某隧道溶腔段帷幕注浆施工技术
黄雄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应用帷幕注浆施工方法处理宜万铁路某隧道溶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工艺要点及施工方法,并对注浆参数、注浆工艺流程、注浆材料、注浆设备、注浆施工过程和注浆控制标准等
宜万铁路;
溶腔;
帷幕注浆;
施工技术;
21.
《安全与环境工程》征稿简则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22.
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九江市区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
吴尚;
梁合诚;
周爱国;
张庆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从地质环境角度,对九江市区不同功能用地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并针对划分的主要功能用地类型(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生态绿化用地)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九江市区的用地现状,提出了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建议,为九江市区后期用地规划与调整提供了依据.
不同功能用地;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优化布局;
23.
室内空气质量灰色聚类决策评价
朱广萍;
王李管;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根据3所室内对象的监测数据,将灰色聚类决策引入到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中,以室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室内空气质量聚类标准评价序列及其针对不同灰类的白化权函数,以此分析3种污染物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综合影响程度,得出室内空气质量的灰色聚类决策结果,从而实现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灰色评价.
灰色聚类决策;
室内空气质量;
污染评价;
24.
改进的生活事件分析法在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宋琦;
寇玮华;
田志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在介绍生活事件分析法以及分析该法不足的基础上,从持续影响时间、多事件影响叠加、生活事件统计时间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的生活事件分析法的有效性,为铁路管理部门对人因事故的控制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改进的生活事件分析法;
人因事故;
铁路安全管理;
25.
华中区域电力应急管理现状与应对措施
袁桂东;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通过对华中区域电力系统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从应急制度体系、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电力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建立电力应急平台、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联动和物资调配、合理安排应急准备金等应对措施和建议.
华中区域;
电力系统;
应急管理;
应对措施;
26.
基于ANSYS的球型储罐防风模拟分析
张文涛;
王晶禹;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在风力载荷作用下,应用ANSYS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程序对球型储罐进行防风模拟分析,针对球型储罐的3种典型不连续结构,分别给出了球壳与盖板连接区域、支柱区域及拉杆区域的应力云图,并分析和对比了各区域的应力响应.
球型储罐;
风力载荷;
应力响应;
数值模拟;
27.
城市滨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刘震涛;
刘云忠;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结合梅州市滨江区域建设的实际,探讨了水滨城市的滨江区域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指出在滨江区域建设中,应在保证江堤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城市景观、环境、生态等建设问题的具体措施.
滨江区域;
水滨城市;
生态环境;
28.
危险废物的处置技术及综合利用
郝海松;
谢毅;
杨林;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危险废物处置采用的技术,如固化技术、回转窑焚烧技术以及物化法处理技术,概述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方法,指出综合利用是实现危险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并针对几种典型危险废物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置方法.
危险废物;
处置技术;
综合利用;
29.
TiO2/SiO2纳米介孔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倪小敏;
张小俊;
蔡昕;
肖修昆;
金翔;
廖光煊;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纳米介孔复合薄膜,经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TEM,SEM)表征,显示介孔复合薄膜中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 SiO2介孔基底中,经光催化降解氨气的试验,结果表明该介孔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比普通的TiO2粒子有较大的提高.
TiO2/SiO2介孔复合薄膜;
氨气;
光催化降解;
30.
基于TSC理念的企业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万玺;
雍岐东;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9年第2期
摘要:
基于TSC的理念,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初步获得了影响企业安全的24项因素指标并编制成Likert5点量表,请12位专家对这些因素指标的重要程度逐一进行评定,筛选出3类12项指标,确定了安全评价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构建了企业安全评价模型,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该方法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全面安全管理(TSC);
安全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安全与环境工程的期刊信息
曾用名:
地质勘探安全
创刊时间:
1994
地区:
CN
语言:
中文
热门主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科分类:
安全科学;
安全与环境工程的获奖情况
• 《安全与环境工程》于2012年、2014年和2016年连续三届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安全与环境工程的收录情况
• 文摘杂志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 化学文摘(网络版)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安全与环境工程的投稿信息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
投稿须知:
点击查看
期刊官方网站:
点击前往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
027-67885049
邮箱:
aqyhj@cug.edu.cn
期刊栏目:
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灾害及其防治;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管理;安全工程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