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智力残疾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6h】

智力残疾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2.2 创伤后成长的测量

2.3 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2.4 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对象

3.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质性研究

3.3 研究程序

3.4 编码方法

4.研究结果

4.1 编码过程

4.2 创伤后成长的五个阶段

4.2.1 痛苦期

4.2.2 斗争期

4.2.3 耗竭期

4.2.4 被动接受期

4.2.5 主动成长期

4.3 人格的成长

4.3.1 自我调节

4.3.2 责任感

4.3.3 耐心

4.3.4 同理心

4.4 创伤后成长的支持系统

4.4.1 孩子的成长

4.4.2 内部信念系统

4.4.3 外部支持系统

5.讨论与反思

5.1 讨论

5.1.1 创伤后成长的阶段论

5.1.2 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5.1.3 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2.反思

5.2.1 父亲角色的“沉默”与“被动”

5.2.2 如何促进父母创伤后成长

5.2.3 不足之处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面对创伤性生活事件或情境时,在抗争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心理积极方面的变化。而智力残疾儿童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抚育残疾儿童时,他们一方面要忍受着这一创伤带来的痛苦,而另一方面如此不同的经历往往也触发他们产生新的人生感悟。所以本研究把智力残疾儿童父母的“创伤后成长”为研究主题,同时结合自己作为志愿者和实习生的学习经验,决定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使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对十位智力残疾儿童父母为进行深度访谈来倾听他们的声音,对所获访谈资料用解释性现象学的方法进行编码和分析。
  研究结果得到以下三个类群主题内容:首先,智力残疾儿童父母会经历创伤后成长的五个阶段,依次是痛苦期、斗争期、耗竭期、被动接受期、主动成长期;其次,他们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人格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调节、责任感、忍耐、同理心等方面;最后,孩子的成长、内部信念系统以及外部支持系统是促进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三个核心促进因素,并形成创伤后成长的支持系统。最终根据本研究发现,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促进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三点建议:第一,充分利用普校和特殊学校的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帮助家长克服“创伤”;第二,通过非政府公益组织或家长自发组织的机构展开同类型残疾儿童之间家长的互助活动;第三,开通针对有心理求助需求家长的心理咨询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