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孝舆《春秋诗话》研究
【6h】

劳孝舆《春秋诗话》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1.2本课题研究依据及意义

2劳孝舆生平与《春秋诗话》成书述略

2.1 劳孝舆的生平与著作

2.2《春秋诗话》的版本

2.3《春秋诗话》写作背景

3《春秋诗话》的体例论述

3.1《春秋诗话》释名

3.2《春秋诗话》的体例特点

4《春秋诗话》的评点方式和思想倾向

4.1《春秋诗话》的评点方式

4.2《春秋诗话》评点中反映的思想倾向

5《春秋诗话》反映的诗学观

5.1“人无定诗,诗无定指”

5.2 “作《诗》之旨,即作《春秋》之旨”

5.3重礼思想

5.4 汉宋兼采的思想

5.5 对春秋时期“断章取义”的用诗方法的肯定

5.6注重诗与情的关系

6《春秋诗话》的文献资料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春秋诗话》是清人劳孝舆在清代诗话繁荣的背景下,辑录《左传》中《诗》事及相关韵语并进行评点的诗话著作。该书虽并非专门系统地对《诗》进行诗学研究,但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春秋时期用《诗》和相关韵语的真实状态,体现劳氏以诗话形式对春秋时期用诗的解读。该书突破传统诗话,具有独特之处,具有文献资料的价值。学界多以《春秋诗话》一书来研究劳孝舆的学术成就,据考查,劳孝舆文集并未亡佚,可据国图藏本知其相关情况。笔者发挥了前人没有利用的《阮斋诗钞》《阮斋文钞》两种文献,并在一定程度上挖掘诗话一书反映的诗学观。前人对该书体例有所涉及,但探讨其独特的体例,还可结合时代背景、师承关系和劳氏文集的分类结构等重要因素来探讨体例形成的原因。故本文清理关于《春秋诗话》的内容及相关研究,结合其文集,从该书体例特点、思想倾向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归纳劳孝舆诗学观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从而把握该书的价值,推进《春秋诗话》研究。 绪论部分综述《春秋诗话》的研究成果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论文主体部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在梳理作者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论述该书的体例,探讨该书的结构分类,认为其遵从春秋时期的用诗现象,指出该书以“有韵可歌,皆诗也”的标准,将春秋时期谣、谚等十一类韵语归为“拾诗”类的独特体例,可知该书不仅评诗、论诗,还有“存诗”的特点。且根据该书择取《左传》用《诗》和相关韵语的标准,补该书遗漏之处13条。其次,探讨该书呈现出的三个较为明显的思想倾向:一是根据史事看春秋时期诗歌,二是从道德角度解读用诗,三是从文学角度评点用诗。再次,该书既继承前人的观点,又体现劳氏探讨其诗学观所表现出的特点,包括:第一,“人无定诗,诗无定指”,可知春秋时期注重“用诗”的特征,而不在“作诗”。第二,“作《诗》之旨,即作《春秋》之旨”,劳氏提出作《诗》和《春秋》的宗旨相同,《春秋》和《左传》是“史”,“史”就要保存史料,“诗”既有记录的特点,能反映世事时势。《左传》则有“诗史”的某些特点;这也指《春秋》的“微言大义”,史在于褒贬,诗在于讽诵,作《诗》之旨,是指作诗传达寓褒贬的深刻道理。第三,重礼思想。第四,汉宋兼采的思想。第五,对春秋时期“断章取义”的用诗方法的肯定。第六,注重诗与情的关系。劳氏的诗学思想在《春秋诗话》体例上有所体现,基于此,通过清初古文经学家推崇《左传》、惠士奇《惠氏春秋说》、劳氏《阮斋诗钞》的结构分类这三个角度来探讨该书体例形成的重要因素。最后探讨《春秋诗话》的文献资料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杨健;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熊良智;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春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