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宇文所安与郭绍虞魏晋文论研究之比较
【6h】

宇文所安与郭绍虞魏晋文论研究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学术界对宇文所安文论研究的成果

(二)学术界对郭绍虞批评史学的研究的成果

第一章 宇文所安与郭绍虞中国文论研究之可比性

第一节 二者的著述目的

一、宇文所安: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古典文论思想

二、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建构

第二节 二者学术积淀与文化语境的差异

一、宇文所安:西方文化与文学背景

二、郭绍虞:国学背景与外来思潮的影响

第二章 宇文所安与郭绍虞文论阐释方法之比较

第一节 宇文所安:从跨文化的“比较”意识到“文本细读”

一、跨文化的“比较”意识

二、文本细读:“通过文本来讲述文学思想”

第二节 郭绍虞:从旧学系统化思想到“保存古人的面目”

一、旧学系统化思想

二、“保存古人的面目”

第三章 从魏晋文论看宇文所安与郭绍虞阐释之异同

第一节 宇文所安与郭绍虞《典论·论文》阐释之比较

一、二者对建安时期“文学观念”阐释之比较

二、二者对“文体”论阐释之比较

三、二者“文气”说阐释之比较

第二节 宇文所安与郭绍虞《文赋》阐释之比较

二、二者对“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命题阐释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西比较诗学自王国维以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代学者也面临着中国文论如何走向世界文论的一种焦虑。本文所作的就是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诗学的研究是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没有唯一的阐释可言,比较的精神乃是一种平等对话。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文论,对于正确认识中国文论在世界文论中的地位,沟通世界文苑,理解中国古代文论所具有特色都是大有裨益的。 宇文所安是美国著名的汉学研究者,而郭绍虞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古典文学理论家。此二者在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上都有所建树,又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试图将他们文论研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由于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未能将二者的文论做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对比研究,暂且从二者的研究路径、阐释方法,以及选取他们对具体文本的阐释去探究他们的异同之处。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展现出了宇文所安对魏晋文论独特的见解。宇文所安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具有跨文化的“比较”意识,遵循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思路,将文本视为“思想过程”,重视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来阐释中国古典文论。这本著作不仅打开了国内的读者重新看待本土文论的视野,也同时为西方读者更好了解和研究中国文论创造一个桥梁。它的出现为中西的文论研究者提供一个很好的跨文化对话平台。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把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放入文学观念的演进期,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国学背景,又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追求中国古典文论的系统化。郭绍虞也特别注重在“古人的理论中间保存古人的面目”,其研究方法和诠释范式对后来研究中国文论的学者影响颇深。 宇文所安与郭绍虞从著述目的、学术背景和文化语境、阐释方法到具体文本的阐释有同有异,本文将二者的文论研究放在一起进行多角度地比较,目的为了相互争雄,不是去绝对地评判两位理论家学术的高低,而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去理解和建设中国古代文论,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泛发出该有的生机和活力,进而有效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取得的理论成果补充到世界文艺理论的宝库中去,为世界人民所共享。同时,也希望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文论的“失语症”有所帮助。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文论将成为全球共同拥有的遗产,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所有物。

著录项

  • 作者

    蒲丽君;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朝谦;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文学创作论;
  • 关键词

    宇文所安; 郭绍虞; 魏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