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脾切除治疗风湿性疾病血细胞减少的临床分析
【6h】

脾切除治疗风湿性疾病血细胞减少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风湿病伴发血细胞减少的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随访因血细胞减少而进行脾切除的风湿病患者,探讨脾切除对风湿病伴发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基础疾病有无影响。 背景:脾切除在某些血液病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例如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早在1887年Spencer Wells用切脾成功治疗一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916年Kaznelson等首次用脾切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后,人们对脾切除的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随着对脾脏功能认识的加深,目前已经将脾切除应用于治疗一部分继发的血象改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等。但是对风湿病伴发的血象的改变,脾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估因为临床资料较少所以目前仍有争议。 资料与方法:查找1987年至2007年3月在华西医院收治的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Fetty综合征、血管炎、系统性硬化(systemicsclerosis,SSc)的患者,其中行脾切除术的共有9例患者,7例SLE,2例SS,切脾原因为血小板减少或白细胞减少。SLE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的分类标准, SS的诊断符合2002年修定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记录其术前、术中和术后(按时间分短期和长期)的情况,术后主要记录血象、血清免疫指标和有无出血、感染、肌肉关节症状等,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脾切除治疗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判定:显效(血小板计数≥100×10<'9>/L,临床无出血表现,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良效(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或较术前增加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表现,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脾切除治疗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WBC≥4.0×10<'9>/L或较治疗前提高一倍以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有效(白细胞计数较前提高>0.5×10<'9>/L,临床症状改善);无效(白细胞较术前升高<0.5×10<'9>/L,症状无好转或恶化)。 结果:9例患者切脾的指征包括: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无效(5/9),糖皮质激素依赖(3/9),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1/9)。手术期间无死亡,随访43天-8.75年亦无患者死亡;1例SLE术后第一天出现发热并出现白细胞升高,但感染部位不明,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好转。9例患者中6例术后维持缓解的时间超过1年,均为SLE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一直未服药辅助治疗;1例SLE患者随访时间较短,但术后短期效果好,血细胞上升且临床症状缓解;1例SS患者术后即失访;另1例SS患者切脾后血象恢复正常,但后来合并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病情复发,偶有牙龈出血等表现,再加用药物治疗(包括泼尼松、羟氯喹、帕夫林、复方皂矾丸等)又获得缓解。总的有效率89%,6例持续缓解超过1年,1例SLE短期缓解,1例SS缓解5月后复发;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者7例。 结论:对风湿病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当多种药物治疗无效、对药物依赖或药物用量大出现明显副作用时,脾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它比药物治疗的维持时间长,加用药物辅助治疗效果维持持久,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复发后仍可以用药物治疗以达到缓解的临床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