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升仙:中世纪早期中国的苦行者和社会记忆》英汉翻译报告
【6h】

《升仙:中世纪早期中国的苦行者和社会记忆》英汉翻译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1.2.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His Books

1.2.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2.3 Functions of the Sourc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ng Practice and this Report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2.1 Development of Function plus Loyalty Theory

2.2 Principles in Function plus Loyalty Theory

2.3 Applications of this Theory

Chapter 3 Cas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 plus Loyalty Theory

3.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3.1.1 Stance Adverbs

3.1.2 Modal Verbs

3.1.3 Culture-Specific Expressions

3.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2.1 Long Sentences

3.2.2 Sentences of Passive Voice

3.2.3 Parentheses

3.3 Translat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3.3.1 Cohesion

3.3.2 Coherence

Chapter 4 Conclusions

4.1 Finding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4.2 Deficienci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致谢

参考文献

Appendix 1 Source Text

Appendix 2 Target Text

展开▼

摘要

本文为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本选自美国汉学家康儒博(Robert Campany)的学术研究文献《升仙:中世纪早期中国的苦行者和社会记忆》(以下简称《升仙》),该书针对道教文化中“升仙”这一概念,提出了在阅读宗教历史文本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其解读的原则。 《升仙》作为一部海外汉学家研究道教文化的学术文献,富含诸多文化负载词,文本中情态动词和立场副词较多,长难句,被动句和插入语使用频繁。此外,作者还善用拉丁语这类古雅之词,常使用括号这一行文模式进行信息补充。这些皆是原文本的典型特征,也是翻译实践的关注要点。本报告基于该书的引言和第一章的翻译实践,以克里斯汀·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总结翻译实践中的难点和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整个报告包含四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简述了翻译项目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原文本分析。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讨论了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功能和忠诚两大原则。第三章为该翻译报告的主体部分——案例分析。译者结合原文本的特征,根据文章想要实现的指称功能、表达功能以及呼唤功能,以及忠诚原则当中译者尊重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要求,从词汇、句法及篇章三个层面呈现了增译、直译、意译、回译、替代和省译等具体的翻译方法在文本中的应用实例。最后一章总结了功能加忠诚理论在海外学术文献翻译中的实用性和不足,以及译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的启示与经验。 翻译海外道教研究成果有助于中国学术界了解域外的道教研究,借助这样的学术对话,可以加强中国学者对道教学术研究的自信与自觉。因此,笔者期冀这一翻译实践成果可以给国内道教学者提供新的角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翻译报告也能对同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