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FNA和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临床观察
【6h】

PFNA和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语

目录

引 言

正 文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采集时间

1.3 病例选择

1.4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与体位

2.2手术步骤

2.3 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影像学检查

3.3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3.4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3.5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两组术前相关情况分析

4.2 两组术中/术后指标的比较

4.3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4.4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4.5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的比较

5讨 论

5.1 关于治疗方法

5.2 关于两种内固定方式疗效的分析

5.3 关于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防范

5.4 术后功能锻炼及中医康复治疗

6 结 论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

附录2综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7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2010年7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四川省骨科医院6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其中34例使用PFNA固定,38例使用DHS固定,并均进行随访。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观察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44±1.7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评定,PFNA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94.11%,DHS组为84.31%,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FNA组较DHS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PFNA组与DHS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PFNA组与DHS组在内固定失效、股骨颈短缩、髋内翻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
  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FNA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