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连多糖的提取方法、单糖组成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6h】

黄连多糖的提取方法、单糖组成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一、多糖的研究概述

二、黄连多糖的研究概述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连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实验方法

3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黄连多糖的单糖组分

1仪器与试药

2实验方法

3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黄连多糖及生物碱组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实验方法

3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1总结

2讨论

3创新性

4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药材黄连品质评价系统研究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和云连C.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1],药材依次习称为“味连”、“雅连”、“云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2]。目前,关于黄连主要集中在生物碱化学与药理学等方面较多,对于黄连多糖的生物活性和组成分析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目的::
  开展黄连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建立黄连多糖单糖组分控制方法,并对黄连多糖与黄连生物碱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比较,为黄连资源的综合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研究黄连多糖回流提取过程中四个主要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三个响应值(多糖出膏率、多糖得率和糖醛酸得率)的影响。
  2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建立分析三个黄连品种(味连Coptis chinensis、雅连C. deltoidea和云连C. teeta)多糖的单糖组分分析方法。
  3.采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方法,研究黄连多糖及生物碱组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结果:
  1.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黄连多糖提取方法主要因素的适宜水平,分别为:提取温度80-100℃,提取时间2-4 h,提取次数1-3次,料液比1:10-1:20。进一步采用Box-Benhnken设计方案分别进行29次选择性组合实验,以出膏率、多糖得率、糖醛酸得率为响应面作响应值,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最终得到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3.8 h,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1:15.7为黄连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条件。
  2.建立了不同品种黄连药材中半乳糖醛酸等7种单糖成分的HPLC组成分析方法,其重复性、选择性良好,7种单糖的平均回收率为97.09-99.14%,三种黄连多糖的组成成分一致,味连多糖中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的摩尔比为0.20:1:0.08:6.35:3.63:1.89:3.20;雅连多糖为0.39:1:0.14:6.35:4.83:2.38:2.77;云连多糖为0.38:1:0.09:5.83:5.70:2.44:4.40。
  3.黄连多糖与其生物碱均具有较好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黄连多糖部位的IC50值为296.89μg·mL-1,黄连生物碱部位的IC50值为171.67μg·mL-1,而黄连其他部位则表现为很弱。发现二者不同的配比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有很大的差别,黄连多糖与黄连生物碱3:1,其IC50值最低,揭示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强。
  结论:
  1.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3.8 h,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15.7,构成黄连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条件。
  2.黄连多糖经水解成单糖,通过PMP衍生后,在250 nm下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稳定性。
  3.黄连多糖与黄连生物碱部位均具有较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二者配伍后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优于单一部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