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手穴按摩疗法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6h】

手穴按摩疗法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1.研究方法

1.1技术路线

1.2课题设计

1.3病例选择

1.4治疗方法

1.5观测指标

1.6疗效评价

1.7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

1.8质量控制

2临床资料

2.1病例来源

2.2基线比较

3研究结果

3.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3.2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比较

3.3腹胀痛评分比较

3.4胃肠反应评分比较

4讨论

4.1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2中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3对手针疗法的理论认识

4.4研究方法的讨论

4.5疗效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病历资料表

附件三:观察指标

附录四:结直肠癌TNM分期

附录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评价按揉手穴法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同时为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方法:
  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手穴按摩疗法,取手部穴位(胃肠痛点、脾点、大肠点)依序进行按揉,每穴3min,共按揉三遍,左右手交替,每日治疗3次。5日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若疗程结束,患者仍未排气排便,则终止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不予以干预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肛门排便时间、腹胀痛评分及胃肠反应评分等指标,最后对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腹胀痛评分
  (1)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术后第1天较治疗前、术后第3天较第1天、术后第5天较第3天、术后第5天较治疗前)进行各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腹胀痛随时间推移均得到改善。
  (2)组间比较:在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
  4、胃肠反应评分
  首先,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反应病例数进行卡方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两组胃肠反应评分进行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较治疗前、术后第5天较术后第3天,治疗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较治疗前,治疗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以上各时点与其前一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按揉手穴法在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按揉手穴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腹部胀痛症状,但在减轻胃肠反应方面,按揉手穴法无明显优势。
  总结而言,通过临床观察,按揉手穴法在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上得到了初步验证,加之其经济、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临床上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