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晚清洋务派的科学观
【6h】

论晚清洋务派的科学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1840——1894年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节奏与洋务派科学观的发展

2.1晚清洋务派科学观产生的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

2.2 1840——1894年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缓慢节奏与洋务派科学观的发展

第3章 洋务派科学观的重大意义

3.1开创了科学观念和理性思想的启蒙运动

3.2引领开始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4章 从科学的整体结构看洋务派科学观的缺失及原因

4.1科学的整体结构理论

4.2从科学的整体结构看洋务派科学观的缺失

4.3洋务派科学思想结构不完整的原因浅析

第5章 一个典型——洋务运动中的李鸿章的科学观

5.1李鸿章在洋务运动前期的器物技术层面的科学观

5.2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后期的科学观

5.3对李鸿章科学观的评价——兼与日本伊藤博文的比照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形式和知识形式有自己内在的独特结构,正是这种结构使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而不是其他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理论,科学技术又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有其内在的整体的逻辑结构。本文拟从这种角度出发,对我国晚清时期洋务派的科学观进行研究,试图给当今发展科学技术带来一定的启示。 论文首先介绍了晚清洋务派科学观产生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洋务派的科学观的发展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启蒙、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逐步引进西方技术和应用科学知识以及洋务运动后期在大量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和民用技术,并零星介绍了西方的科学哲学,学习西方科学开始进入到“形而上学”的三个阶段,洋务派的科学观的发展有一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并且一直在所谓的“中体西用”的框架内进行。 论文分析了洋务派的科学观的重大意义。从纵向看,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科学思想,成为了日后推动中国社会前行的巨大动力;从横向看,其科学观念融合在其举办的洋务事业实体中,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论文立足洋务派科学观的不足,从科学整体结构的理论来看,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引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失去了完整的结构,违背了科学作为整体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洋务派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致用的科学观导致没有建立起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科学与技术的良性循环以及洋务派缺乏基础性的科学精神,是导致其科学结构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同时,洋务派的科学观受到当时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文化等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洋务运动时期的社会结构难有一个属于科学技术的空间。 论文以洋务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李鸿章的科学观来证明洋务派科学观的缺失。最后,论文试图得出洋务派的科学观给今天中国科教立国,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带来一定的启示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