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人群跌倒危险因素和康复干预效果的流行病学研究
【6h】

老年人群跌倒危险因素和康复干预效果的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关键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第一部分:军队老年人群跌倒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 功能评估

4. 质量控制

5. 跌倒的判定标准如下[1]:

6. 本次调查中主要疾病的诊断标准

7. 危险因素的定义

二、结果

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 研究对象现病史的患病情况

3. 研究对象体检指标及功能评估的基线数据

4.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情况

5. 跌倒组与非跌倒组老年人群体检指标及功能评估指标的比较

6. 不同危险因素与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1. 研究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2. 研究人群跌倒患病率情况

3. 研究人群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4. 本研究的局限

第二部分:不同干预模式对老年人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小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病例选择

3. 随机化分组方案

4. 伦理学原则

6. 干预方案

7. 评估方法(同第一部分)

8.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 不同干预组患者一般情况

2.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跌倒新发事件的影响

3.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一般情况的影响

4.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5.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

6.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平衡功能和平衡信心的影响

7.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步行能力和步态的影响

8.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不同干预方案对老年人虚弱状态的影响

三、讨论

1.老年人群跌倒风险干预研究现况

2. 运动锻炼对老年跌倒的干预效应研究

3. 健康教育对老年跌倒的干预研究

4. 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意义

5. 本研究的局限

四、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老年人群跌倒风险及危险因素综合评估

附录二、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干预方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军队老年人群跌倒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目的:全面、规范评估军队离退休保健人群跌倒风险,观察和计算该人群跌倒的患病率,探讨老年人综合健康状态和运动功能等多种危险因素与跌倒发生的相关关系,为老年人跌倒相关病因假说的建立及其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以572例(男性520例,女性52例)60岁以上的军队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综合健康状态和跌倒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功能评估。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现病史、服药史、跌倒史、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体检资料等;功能评估指标包括双侧上肢握力测试、下肢伸膝肌群肌力测试、单腿平衡测试(SLB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5次坐立试验(FTSST)、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以及分别基于虚弱表型和虚弱指数(FI)的老年虚弱状态评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数据采集。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所有统计分析均由SPSS17.0完成。
  结果:1.本研究中572例研究对象(男性520例,女性52例),其年龄范围为60~96岁,平均年龄76.93±9.69岁。2.共177人有既往跌倒史者,占总人数的30.94%,其中男性163人,占男性人群的31.35%;女性14人,占女性人群的26.9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跌倒患病率逐渐增加。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多病状态、运动功能(TUGT和FTSST)和步态功能(10mMWS)下降、虚弱指数,以及冠心病、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呼吸障碍、脑卒中、痴呆、帕金森、外周神经疾病、颈/腰椎病、关节炎、骨质疏松、足病、前列腺疾病、大小便失禁、听觉障碍、昏厥眩晕、压疮病史(p<0.05),保护性因素包括运动史、双下肢平衡功能、伸膝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平衡信心和SF-12评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IADL失能、步态功能障碍(FAC)、虚弱状态和心律失常、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呼吸障碍、昏厥眩晕病史(p<0.05),保护性因素包括良好的日常活动能力、伸膝肌力、双下肢平衡功能(p<0.05)。
  结论:1.本研究的老年人群中,跌倒患病率为30.94%;2.随年龄增加,老年人跌倒患病率明显升高;3.跌倒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IADL失能、步态功能障碍(FAC)、虚弱状态和心律失常、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呼吸障碍、昏厥眩晕病史是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良好的日常活动能力、双下肢平衡功能、伸膝肌力是跌倒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第二部分:不同干预模式对老年人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以高跌倒风险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初步观察并比较不同的康复训练和干预模式——全身振动训练、家庭平衡训练及/或跌倒知识教育等干预方式对老年人跌倒发生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探讨其纳入老年人跌倒综合干预策略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为制定老年高跌倒风险人群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临床试验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小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入选病例来源于第一部分研究中既往发生跌倒的老年人,共纳入1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1.全身振动训练+跌倒知识宣教组(WBV组);2.家庭平衡训练+跌倒知识宣教组(BTH组);3.跌倒知识宣教组(HEF组);4.空白对照组。干预期3个月,之后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同第一部分研究。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中,满足正态性分布和方差齐性的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ANOVA检验。若不满足正态性分布或方差不齐的变量以中位数结合全距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和多组间均数比较都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干预效果按照重复测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由SPSS17.0完成。
  结果:1.WBV组、BTH组、HEF组和对照组中的受试者分别有30例、26例、28例和29例完成全部干预和随访评估。2.跌倒新发病例:干预后上述各组的跌倒新发病例数分别为2例、1例、2例和4例,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223)。3.运动功能:干预后WBV组在TUG和FTSST完成时间的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TH组在TUG完成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肌肉力量:各组上肢握力改善不明显,WBV组下肢伸膝肌力增加(p<0.05);BTH组和HEF组未见显著改变,对照组测试结果略有下降;5.平衡功能:BTH组在平衡功能和平衡信心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WBV组在平衡信心的改善显著(p<0.05);HEF组和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差异;6.步态功能:WBV组10mMWS和FAC改善显著(p<0.05);BTH组、HEF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p>0.05);7.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WBV组、BTH组和HEF组PCS、MSC、ADL和IADL均有改善,WBV组的改善程度要高于其他组(p<0.05);8.虚弱状态:干预后WBV组和BTH组虚弱指数下降(p<0.05),HEF组和对照组虚弱指数和虚弱状态表型评分的改善均不显著(p>0.05)。
  结论:1.结合健康知识宣教的全身振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人下肢运动功能、肌肉力量、平衡功能、平衡心理及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2.结合健康知识宣教的家庭平衡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人平衡功能和运动信心;3.单纯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4.同期未进行干预的完全空白对照组在下肢运动功能、肌肉力量、平衡功能、平衡心理及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等指标上未见显著变化。

著录项

  • 作者

    张丽;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学科 老年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何耀;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老年病学;社会康复;
  • 关键词

    老年人群; 跌倒危险; 康复干预; 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