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机制的研究
【6h】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20种氨基酸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的研究

第一章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聋病资源的收集和资料整理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章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GJA1突变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GJB2序列长度检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文献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进行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患者的筛选,分析和总结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携带GJB2单杂合突变NSHI患者GJA1突变情况。探讨GJB2单杂合突变NSHI患者GJB2序列是否存在大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
  方法:第一部分:对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的7514例NSHI患者基因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GJB2单杂合突变而未查出其他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如GJB3、GJB6、SLC26A4、mtDNA等)的病例217例,分析GJB2单杂合致病突变类型以及单核苷酸多态(SNP),总结临床特点,包括一般资料、听力学结果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及小儿行为测听191例、声导抗74例、听性脑干反应(ABR)60例、耳声发射(OAEs)47例、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35例、听觉稳态反应(ASSR)29例。由于不是每个病例都做全上述检查,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仅有纯音测听,26例患者无法配合纯音测听但客观听力测试提示为感音神经性聋,因此每种检查的病例数不相同。第二部分:对205例(12例无DNA标本)GJB2单杂合突变NSHI患者进行GJA1编码区直接测序,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成年人。第三部分:应用长链PCR及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01例(16例无DNA标本)GJB2单杂合突变NSHI患者GJB2全序列长度,对照组同第二部分。
  结果:7514例NSHI中筛选出GJB2单杂合突变217例(2.89%,217/7514),男119例,女98例,共筛查出GJB2单杂合致病突变17种,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235delC杂合152例(70.05%)、299delAT杂合28例(12.90%)、176del16杂合6例(2.76%),其它突变类型31例(14.29%)。SNP分析:无SNP100例(46.08%),109G>A杂合53例(24.42%),79G>A杂合+341A>G杂合32例(14.75%),79G>A杂合24例(11.06%),其它类型SNP8例(3.69%)。191例纯音测听结果:极重度聋132例(69.11%),重度聋25例(13.09%),中度聋25例(13.09%),轻度聋7例(3.66%),正常2例(1.05%);162例(162/191,84.82%)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29例(15.18%)不对称;移码突变176例(92.14%,176/191),其中极重度聋123例(69.89%,123/176),错义突变13例(6.81%,13/191),无义突变2例(1.05%,2/191)。74例声导抗结果:鼓室压图为A型102耳(68.92%),As型27耳(18.24%),C型9耳(6.08%),Ad型6耳(4.05%),B型2耳(1.35%)和D型2耳(1.35%);声反射阈:(80-95)dBHL37耳(25.00%),(96-110)dBHL18耳(12.16%),声发射未引出93耳(62.84%);重振48耳(32.88%)。60例ABR结果:未引出反应63耳(52.50%),ABR阈值(30-60)dBnHL15耳(12.50%),(61-90)dBnHL23耳(19.17%),>90dBnHL19耳(15.83%)。35例40HzAERP结果:1kHz反应阈值≤60dBnHL5耳(7.14%),(61-90)dBnHL14耳(20.00%),(91-120)dBnHL35耳(50.00%),>120dBnHL16耳(22.86%)。29例ASSR结果:ASSR反应阈值≤80HLcg8耳(13.79%),(81-119)HLcg38耳(65.52%),≥120HLcg12耳(20.69%)。47例OAEs结果:87耳(92.55%)OAEs无反应,7耳(7.45%)不同程度引出反应。95例颞骨CT检查发现内耳畸形3例(3.16%)。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A1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1.45%),456G>A和717G>A各1例,都为杂合同义突变。111例对照组中,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2.70%),466A>G杂合突变1例(0.90%)。两组IVS2+1insA突变率无明显差异(校正χ2=0.115,P=0.735>0.05)。201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和111例对照组GJB2序列长度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中国GJB2单杂合突变NSHI患者常见的突变类型为235delC杂合、299delAT杂合和176del16杂合,以移码突变最常见,其基因型相关的听力表型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大多数为双侧对称性极重度语前聋,A型及As型鼓室压图常见,ABR、OAEs、40HzAERP、ASSR等是重要的检查方法,颞骨CT可见内耳畸形。GJB2单杂合突变NSHI患者中GJA1检测未见致病突变,GJB2序列长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GJB2序列可能无大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

著录项

  • 作者

    王辉兵;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学科 耳鼻咽喉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韩东一,戴朴,于飞;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耳聋;
  • 关键词

    GJB2单杂合突变; 非综合征型耳聋; 致病机制; 内耳畸形; 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